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分析与辅导员工作策略

2013-04-29 00:44迟春丽迟春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迟春丽 迟春霞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不断上升,辅导员应认真探寻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积极正确地引导信教学生。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辅导员 工作策略

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多元化,高校中信教大学生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一旦接受了有神论思想势必将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应认真探寻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信仰需求已然觉醒并且越来越强烈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的改革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政治方面的改革,使得思想领域也与经济领域一样,摆脱了过去几十年的大一统局面,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倾向在文化方面的最大体现之一就是出现了脱离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个人空间,个体开始有了“心灵思考”的机会和条件。 在信仰中生存,在生存中信仰,这是人类注定的命运,没有信仰和不信仰的区别,只有信仰什么和不信仰什么的区别。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信仰情感需求旺盛时期,他们积极思考人生,探寻人生意义,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信仰需求

一方面,部分高校未能针对大学生对宗教兴趣日益浓厚这一现实开设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程,致使大学生对宗教及其本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部分信教学生正是由于对宗教的好奇而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另一方面,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于信仰教育的内容,但是囿于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另外,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部分辅导员自身对宗教的认识仍处于肤浅水平,在一些事关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把握不准,认识不清,无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力的信仰引导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学生由于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一些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惑时,不是通过身边的党团组织、心理咨询渠道进行排解沟通,而是借助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寻求精神和心理的慰藉,以致宗教信仰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3.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大大增强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宗教信仰之所以能以其灵性吸引力而影响、把握或引导着人的精神世界、支配着人得精神生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所谓宗教信仰机制,是宗教信仰内在各种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使宗教信仰得以发生的原因、条件和动力及其过程。灌输和渗透机制、造势机制、希望机制、向善机制、因果机制是宗教信仰机制的主要形态。正是在这些机制合力作用下,宗教信仰得以发生和持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不再过度突出其政治色彩,而是主要表现为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引发了大学生的兴趣。

4.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境遇导致部分学生信仰宗教

按照宗教社会学家约翰.洛弗兰德的观点,生命中的紧张与危机事件是个人成为“宗教追寻者”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当这些紧张和危机如果在既有的架构与方案中不能有效解决,当事人便可能寻求宗教上的替代方案,从而成为一个潜在的信仰皈依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并且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导致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更加缺乏自信心甚至倍感焦虑,而宗教在此方面能提供明显的心理支持功能。于是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转向从宗教信仰中获取心理能量。此次调研中也发现:在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对找工作比较有信心者的比例,普遍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调查显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学生,对找到满意工作有信心的比例是38%,而信教的学生对求职有信心的比例达到50%,显著的高于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者。

5.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下遭遇极大挑战

当下社会,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一是苏东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重大挫折,陷入低谷,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没有灭亡的迹象,有些国家的发展还突飞猛进。这种现象使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遭到人们的质疑;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将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尤其是以完整理论形态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和推广直接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取代论”喧嚣一时;三是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也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者,本应为人民谋福利,但是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大搞权钱交易、工作作风变味,社会公平正义被扭曲,从而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辅导员工作对策

1.辅导员要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清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地区发生的矛盾与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一定的联系,一些地区的战争与冲突直接因宗教而引发,甚至因宗教因素而扩大和加剧。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加快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宗教问题,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步伐,颠覆和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从未改变,也从未停止。“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的伎俩”(陈云语),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一旦接受了有神论思想势必将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认清了这一点,辅导员就应该从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高度重视此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辅导员应学会全面看待宗教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正确对待信教学生,引导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改革开放迎来了思想解放,人们对宗教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也随着自身觉醒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升,对于宗教的作用,人们也意识到了固然当代宗教在世界民族和地区冲突中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但是宗教在社会功能方面仍有五大积极功能:“政治的整合的功能、心理的调适功能、道德的教化功能、社会的公益功能、文化的推动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因此辅导员应全面理解宗教,对于少数信教的学生,辅导员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使广大信教学生“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同时加强对信教学生的宗教法律教育,使其认识到“我国实行政治和教育均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合法的宗教活动仅限于特定的场所,社会主义大学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形式在大学校园中非法传教、布道或者从事其他宗教活动”,这样既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又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一起积极参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大学生信仰需求,利用主题班会等载体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已经觉醒,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没有辅导员及时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就有可能在信仰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辅导员应该利用好主题班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要解释清楚大学生存在认知模糊或者误区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实践活动,如参观新农村建设基地、新文化产业园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4.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增强应对宗教有神论的辩驳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目前辅导员最需要提升的是知识素养,因为辅导员在事务性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有的专业知识逐渐荒废,自身德育知识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思想及业务水平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多研读无神论著作,如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著作《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与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李士菊著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等著作,增强应对宗教有神论的辩驳能力,以科学的事实击破宗教的虚幻构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辅导员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率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通过相关调研已经发现:部分信教学生之所以走上信教道路是出于对某一宗教的高僧大德的仰慕这一原因,如部分信仰佛教的学生是出于对净空法师的仰慕和吸引而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相处最近最密切的职业群体,其自身的言行示范对大学生无疑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能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辅导员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解释世界和分析问题密切相关。因此辅导员自身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自己率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积极践行者和大力宣传者。

参考文献:

[1]黄慧珍.信仰与觉醒.

[2]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394.

[3]梅萍.“90后”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总体趋势与因素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29.

[4]牟钟鉴.探索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9.

[5]叶小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求是杂志,2006,(16):43.

[6]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7]夏孟军.高校辅导员素养之三维结构探析.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3):81.

[8]杨越.大学生佛教信徒宗教信仰的心理动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5.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