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巧伶
摘 要: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因此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24-02
一、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
从2001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就逐步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9年7月1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项具体规范即将实施,从此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有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权责分明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材料物资的需求计划、采购、检验、保管、领用应相对分离;销售与发货、收款工作要分开。
2.会计凭证完整正确
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3.会计制度严密完备
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账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4.会计信息效率提高
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二、建立依法理财规范内控运作机制
1.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
决策和经办分离制度使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现了《会计法》对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的要求,既可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可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要求,业务经办与决策(审批)必须分离。具体业务与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
2.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历来是《会计法》强调的重要制度之一。《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3.建立执法监督制度
在法律的框架内,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财会部门的后台监督。财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负有履行后台监督的重要职责,企业每一项业务的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注重反映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有责任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事件;财务主管在账务汇总和财务报表分析后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种种问题,促使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财会部门要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预测风险。第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并能够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行为,以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并提高其运作能力。它通过采用一套系统严谨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量,并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最终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除了审核企业会计账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于提供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第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力量监督。这种监督形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实现的。在进行评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制定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审核的工作计划,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的程序和范围。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分三步实施,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第四,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的社会力量监督。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通过企业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减少管理舞弊和财务报告操纵,也保护外部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第五,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家宏观控制的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内部控制是基础,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控制也决不可少,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的监督尤为重要。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1.审计重心从财务转向内控
一直以来,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经济效益审计、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监督、专项审计上;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主要侧重经济效益审计,从第三者的角度为投资者、国家税务部门作出客观的评价。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要从家庭作坊的管理模式转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投资者要想在行业中做大,走出国门,建立跨国集团公司,必须从简单的数字,即以经济效益为重心转向以内部控制为重心。投资者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控审计进行检查评价。
2.检查评价走向全面和深入
单位应当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定期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程序,逐步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内控评价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充分性。2、内部控制的合理性。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控加强为企业增收创益
在我国,内部控制的认识一直不到位,企业老总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会制约办事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在一些企业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而产生,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因为内部控制其本身是一种管理机制,是要花成本的,且这种成本又是现实和可以估量的,但实施内部控制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或损失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从而潜在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