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2013-04-29 03:03:36蔡宝裕王先丽洪雅如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抢救室性休克休克

蔡宝裕 王先丽 洪雅如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的应激反应。此类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其基本病理系统循环灌流不足。

1临床资料 其家属代诉源于入科前半小时余患者攀登爬上树捅蜂窝而跌落至地,当即躁动不安,口鼻腔出血,由“120”急诊入科,测BP42/25mmhg,P110次/分,R20次/分,SPO275%,双侧瞳孔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给予吸氧、止血及CT拍片等处理。持续抢救半小时患者心跳仍未恢复,床边心电图检查示一直线,提示患者死亡,初步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

2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

护士如在检查伤情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即可将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避免因搬动刺激而加重休克,甚至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提高检查伤情分诊水平。如有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快、脉搏细弱、烦躁不安、意识淡薄等征象,应立即送往抢救室,做好抢救休克的一切准备。

2.1适宜的体位:对休克早期患者,头部应垫以薄枕,以利于其呼吸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对严重休克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

2.2血液检查:立即查血常规、验血型并给予配血。作血钾、钠、氯等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球容积比等血液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全身代谢情况。

2.3严密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抢救措施。

3抢救休克患者的护理

3.1迅速扩充血容量: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有效补充循环血量,如大量输液、输血。输液的部位要选择位置表浅较粗的静脉,如上肢肘部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若静脉穿刺有困难时,应立即行大隐静脉切开。为保证液体输入量,一般需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如锁骨下静脉,可供输血及测中心静脉压(CVP)使用: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及右心射血能力,其变化比动脉压改变早,应连续观测MVP以指导输液及估计预后。

3.2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除低血容量以外,疼痛与出血也可导致患者休克,故应同时予以排除。

3.3由于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不明显,脑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故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在休克的中晚期,因脑组织缺氧;脑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故患者表现为意识淡漠或昏迷.在此过程中,需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以防发生意外。

3.4应注意患者微循环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为休克加重的表现。若发现患者皮肤粘膜有出血斑或开放性骨折部位渗血不止,应汇报医生考虑有DIC的可能,需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配等药物以备抢救之用。

4 讨论

在病情允许下尽量缩短在急诊科滞留的时间,通过合理分工,确保抢救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只要存在手术指征,及时果断地进行手术治疗常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抢救中,护士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过程中除了要密切观察病情,要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病情允许下,由医护人员安全及时送入科室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端菊, 骨科;46 例创伤性休克急救与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3):101

[2] 景炳文,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15-126.

猜你喜欢
抢救室性休克休克
这样运动直接进了抢救室,还要切肠子,必须警惕
祝您健康(2024年2期)2024-02-05 02:32:14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健康护理(2022年3期)2022-05-26 23:59:52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医药前沿(2020年10期)2020-12-04 01:02:18
谨防过敏性休克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当代医学(2016年17期)2016-06-13 03:36:59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