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与政策措施

2013-04-29 00:44许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幼儿园培训

许涛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历史新阶段,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已成为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提高教师质量已成为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要素

从国际上看,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教育更加重视,并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国家未来前途的决定性因素。2007年,德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签署《高等教育协定2020》,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20亿欧元,改善高校教学人员配备、支持高校教学和教辅人员培训,确保高质量的教学。2008年7月,日本政府出台《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教师发展环境,改善教师编制,推进奖励性教师工资制度,充分利用外部教育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各国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师资来源需要改善;二是教师地位需要提高;三是专业发展需要保障;四是师生比例需要缩小。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采取了形式各异的对策举措。如英国提出要招募培训更好的老师,建立国家校长专业标准;新加坡提出要提升教师基础素质;俄罗斯大幅度提高教师素质和社会地位;澳大利亚建立了统一“全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认证体系”等。

从国内来看,2012年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时,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篇立论,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压轴收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教师工作和教师队伍的特殊关注和特别关爱。2012年9月7日,国务院隆重召开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会前印发了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的基本情况

1.我国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有1442.3万名专任教师,其中,幼儿园教师131.56万人、小学教师563.86万人、初中教师353.15万人、高中教师156.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88.19万人、高等学校教师144.97万人、特殊教育教师4.13万人、工读学校教师1764人。他们工作在53万所学校,支撑起了2.7亿在校学生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

2.我国教师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是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显著提高。10多年来,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基本实现从中师、专科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新“三级”过渡,呈现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趋势。

二是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开放。2011年,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383所,其中综合大学55所,地方综合性学院142所,高职高专128所,独立学院41所,其他院校17所。2011年,全国普通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计56.33万人,其中本科30.69万人、专科20.02万人、中师5.62万人(不含其他中职师范类毕业生17.7万人)。非师范院校培养的本专科师范类毕业生约占47.3%。这说明,非师范院校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

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分离,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师范院校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独立设置的教育学院正在逐步减少,由1999年的166所减少到2012年的10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一批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具有“多功能、广覆盖、大服务”特点的县区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和主要成效

1.出台6个配套文件,破解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瓶颈问题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去年11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6个配套文件,切实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着力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整合教师队伍管理职能,2012年7月,教育部在原师范教育司基础上设立教师工作司,负责全面规划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推动教师工作管理模式转型

2012年以来,按照“课题引领、广集众智,立足实际、系统设计,创新管理、服务基层”的工作原则,规划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拟于2020年前陆续出台或修订84个标准或规范,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性的标准体系。2012年率先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颁布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又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

一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007年以来,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共招收培养6.4万名免费师范生,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持续提高。二是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即“特岗计划”。2006年以来,吸引了3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3万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留任比例连续三年达到87%以上。三是实施了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即“硕师计划”。2004年以来,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7000名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4.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了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一是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二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10-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共培训教师350万人。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16.5亿元,进一步扩大实施“国培计划”。此外,2011年,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26亿元,支持45万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万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四是探索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推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启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

5.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一是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2011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湖北6个省市实施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率先完成国家层面重大改革项目。二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08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选择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近百个地级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6.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9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实施绩效工资后,全国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多年来首次高于国家机关。2010年起,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方针,推动各地实施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

7.加强师德建设,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2010年以来,每年精心组织开展教师节庆祝宣传活动,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举办教师节晚会,先后推出了张丽莉、叶志平、侯伯宇、石秋杰等一批全国重大宣传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充分肯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当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地位待遇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要求;三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制约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四是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和制度尚未建立,难以保证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五是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队伍建设;六是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走向

1.着力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建立师德宣传长效机制,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三是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四是建立师德监督机制,吸引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2.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以奖补的方式支持地方为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大幅度提高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待遇。二是继续实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推动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三是创新实施“特岗计划”,探索建立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新机制。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五是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六是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

3.加快形成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一是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出台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提高校长(园长)专业化水平。三是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和评估,规范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制度。四是出台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4.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政府、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二是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三是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四是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五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六是依托现有资源,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学校普遍设立教师发展中心。

5.创新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二是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学段、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三是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四是健全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用制度,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五是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6.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

一是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二是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三是探索建立国家级教师荣誉制度,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工作,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更受尊敬、更令人向往的职业。

7.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考核督导制度

一是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为督促各地切实加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在督导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司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联合开展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编制管理、待遇保障、代课教师问题解决、培训经费落实、幼儿园教师管理等情况专项督查工作。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幼儿园培训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我爱幼儿园
培训通知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欢乐的幼儿园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爱“上”幼儿园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