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师生个体生命价值

2013-04-29 12:59申敬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主性师生评价

申敬红

2013年6月初夏的傍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一场精彩的话剧展演正在进行,台上倾心参演的是一群年青人,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演绎一幕幕话剧。“有模有样”“设计精巧”“演技高超”“这个小姑娘将来也许会走向专业导演的道路”……这些赞美的词汇和想法不时在观众脑海中产生。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又是一次怎样的活动?这就是北京师大二附中高一戏剧社的汇报展演,据了解参加展演的三幕话剧题材由学生确定,编剧是学生,导演是学生,演员是学生,甚至连舞美、灯光、音响、场务、化妆也全部由学生担任,学校只是在搭建这个“舞台”,而这只是学校众多学生自主参与设计的活动之一。学校之所以要尽心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都源于学校的育人理念——自主性发展。

何谓“自主性发展”?简单说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成为发展的主人。观察研究发现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个体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良好的情感态度,二是一定的自主能力。情感态度包括对自主发展的积极认识,接纳自己的信心,面对复杂问题的勇气。自主能力包含自主规划能力、自主建构能力、自主调整能力。自主规划是对自己的厘清,是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是对自己当下最重要任务的明晰。自主构建指具有将规划落地生根的能力,能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自立、自理、自律实现规划的环节。自主调整则是优化、反思规划和方案的过程。自主性发展的个体既包含学生也包含教师,师生都应该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倡导“自主性发展”是对师生生命的一种尊重,是真正做到“人本性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过程。“自主性发展”能调动师生的主动性,激发师生的热忱,激扬师生的个体生命价值。

课程——奠基师生的自主发展

课程是一所学校师生每日生活的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课程设计蕴涵着一所学校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追求,包含着对师生自主性发展的尊重。自2007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我校获得了“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两项自主权,围绕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的理念下,设计和实施了“6+1+1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高中教育的特点,在建构学生共同基础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设计满足了学生升学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学生的课表是类别化的、相对个性化的课表。2012年9月开始,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完善和建设了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项目式学习实验班、PGA国际课程班、社科特色班、数字化学习特色班,真正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教育理想。

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如鱼得水,同时也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首先,不同特色班的特选课程需要由教师自主开发,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尝试 “项目式”管理的模式,将课程开发、设计、实施权利交给各个项目团队。教师根据培养目标自主构建课程框架、选择课程形式与内容,确定课程考核方式。其次,国家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也给予教师很大的选择权,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授课媒介,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让学生自如,课程让教师自信,让每位教师主动实现了“一有四能”的成长目标,即有学习和研究的主攻方向,能高质量完成本学科必修内容的教学,能担任一种选修课程的教学和管理,能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能完成对学生学法、选课等指导工作。

评价——引导师生的自主发展

评价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的关于价值高低的判定。客体可以是人、事、物,可以是行为、过程和成果。评价具有引导功能,它可以引导师生自主规划和自主构建,评价的结果具有反馈、激励功能,它能促进师生的自主调整。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正向、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负面和消极的影响。评价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对评价客体全面把握,客观公正。因此学校对师生的评价要尽量做到重过程轻结论,发挥评价对师生自主发展的引导作用,重多元轻单一,多些评价的维度,多些评价的方面,多些评价的主体,让评价丰富起来,立体起来。用评价维度引导师生的自主发展,用评价展示和肯定师生的自主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综合素质,由班主任、导师、任课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对学生个体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合作与交流五个方面进行多元考评。评价需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学校的生活就应该把学生的不同特长展示出来,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我校借助科技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我们希望在活动中能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展示空间,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以外显。

同样,对教师的评价也需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优势,也是对教师自主发展的肯定。在2012年教师节期间,我们尝试在以往优秀班主任评选的基础上,增加特色班主任的评选,有润物无声型、智慧研究型、因材施教型、活动育人型、自主管理型、言传身教型,等等,就连颁奖词也极具特色,全部来自于学生。如:

“由力学至博学,从物理到事理。笃于信仰,敬人推贤,忠于教育,爱洒讲堂。一支粉笔,二力平衡,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五脏六腑贮经天纬地之才,七上八下忧学生至微至细。九思十分用心诠释师者大爱,行为师范有情有义。引智慧之泉,浇灌千里桃李,继往圣之绝学。她就是张晓雪老师。”

“张灯夜下走笔忙,五斗寒,三更霜。执理行义,想闻耀辉照。追曙逐日迎破晓,纳百川,汇海江。 怀光雏凤鸣金堂,师恩深,永难忘。持剑天问,利金待出鞘。踏浪淘沙终不悔,且扬帆,共启航。他就是张怀光老师。”

特色班主任评价是对不同特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班主任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激励。

指导——提升师生的自主发展

师生的自主性发展既是学校的期待,也是师生的愿望。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指导。我校通过学生指导体系中的导师、学长完成了教师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任务。

何谓“指导”?杜威认为指导就是对学生确立正当的行为方向和向着正当行为方向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帮助。世界教育年鉴(1995年)指出:指导是指为了个人幸福和社会效益,在个人努力发现各自潜力的整个时期对其援助的过程。

从上述对指导的界定来看,学生的“指导”有以下的几个特征:首先在指导的对象上,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它更强调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其次,指导并非强制,这一点与“学生行为管理”有别,学生行为管理为刚性的,指导则为弹性的。指导除了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强调关注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潜能的发挥。指导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学生产生内驱力,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我校自2007年成立学生指导体系以来,首先立足于导师队伍的培训,同时借助学校教师的力量开展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法指导、选课指导等活动。通过自我探索日、心理能量加油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这描述的是资源稀少的钻石的价值。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物质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人类社会中也如此。学校的工作就是让每位师生都发现、发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让个体生命价值得以绽放。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说:“你能为其他人做的最大善事,不是分享你的财富,而是让对方展示出自我。”这就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师生“自主性发展”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自主性师生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麻辣师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