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21:24虞花荣
教育界·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教育

虞花荣

【摘要】日本每年居高不下的自杀人数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青年日益衰落的心理以及自杀现象日本提出了生命教育。本文对日本生命教育丰富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死观教育 道德教育

自19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以来,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认同。在日本,生命教育虽是一朵迟开的小花,但它正在慢慢开始结果。虽然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并不采用“生命教育”用语,但其生命教育政策却在全国环境营造中。

一、日本生命教育的内容

日本的生命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并不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而是渗透在生死观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之中,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与领域的内容,注重实践性,是一种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作准备,并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渗透式教育活动。

1. 生死观教育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死现象和生死关系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生死观其实就是通过死,来表现对生的看法。通过生死观,可以窥见一个群体或个体对于生与死的价值观。生命永久循环的世界观是“日本人的灵魂”,它根源于日本人的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日本人认为,人和其他生灵死的时候灵魂并没有消失,而是去了彼世。彼世是相对于现世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现在生活的世界并没有太大不同,人无论善恶,死后都去彼世,没有差别,没有审判。人的死不是消失,而是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日本人的生死观教育正是建立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的基础之上。

2. 健康教育

日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使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抵制影响健康事物的诱惑,构筑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受教育者终身过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是日本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日本学校围绕“身心健康的保持及增进”这一主旨进行了系统的策划和改革。学校将“健康”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并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实施健康指导。日本的学校健康教育突出“保健体育模式”,把保健教育融合在体育学科中,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结合,并具有专门的保健领域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针对不同年级段进行性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3. 道德教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荒废”问题,“阴险的欺侮、儿童自杀、拒绝上学、青少年行为不良、校内暴力、家庭内暴力、偏重偏差值的激烈考试竞争、偏重学历、所谓的教师问题、体罚等。”为了解决“教育荒废”问题,日本社会认为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儿童“丰富的心灵”,以促进“生存能力”和“丰富人性”两大培养目标的实现。日本的道德教育以课堂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主要表现为:日本学校开设有专门课程进行道德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称呼。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称为生活科,小学高年级主要是称为社会科,初中一二年级是道德科和社会科。初中三年级开始增加公民科的教育。高中开设《伦理》课,大学开设《教养课》。另外还特设“道德时间”来补充、深化和统合道德教育。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专门的课程来实施,而且还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国语科通过语言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音乐和图画科通过对美术和音乐的欣赏和体验,培养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及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了取得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弥补课程教育的局限,日本非常重视体验活动和实践的作用。

4. 安全教育

日本的安全教育主要起源于消除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头顶着这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加强防灾教育,自然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本,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灾害安全、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防灾教育。20多年前开始,日本的中小学就开设防灾课,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编写不同的教材。除开设防灾课程外,日本的学校几乎都配有防灾心理辅导员,定期接受防灾咨询。除此之外,政府还常常派防灾指导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灾救灾知识。学校常常进行防灾模拟演练,如地震、火灾、水灾等,让孩子们听惯各种不同的警报声,培养他们冷静的思维和应变能力。日本政府还把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和消防日。在这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全员参与的防灾防火演习,以唤起全国的防灾意识。电视等媒体经常用各种方式播放防震、防火知识和方法,增加人们防灾知识和技能。市民更是积极配合,从自身做起,不仅积极学习和掌握防灾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参与防灾宣传等公益活动。

二、对于日本生命教育的思考

日本针对社会上自杀率居高不下,孩子中出现的“教育荒废”现象提出了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余裕教育”,并依此为核心形成了生命教育的体系,目的是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日本的生命教育由政府牵头,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了立体的网络。通过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学会怎样正确地保护自身安全,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还要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死亡,怎样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余裕教育”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体系,对于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仔细想想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它的功能的发挥。

1. 日本人的生死观念让人对死亡不畏惧

日本人受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的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不是消失,而是在彼世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还是非,死后都变成了佛,其牌位也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而且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人一旦遭到众人的抨击,可能以死来挽回声誉,认为赖活不如好死。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就消失了。合理的自杀是道德的一种升华方式。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曾这样描述日本人的自杀行为:“自杀如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便可洗刷一个人的污名,保全死后别人对他的好评。美国人视自杀为罪恶,认为那是绝望时的自暴自弃。日本人却赞扬自杀,使之成为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3]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普遍认为死亡是个人道德的一种完善途径,所以自杀不是逃避责任,有时倒是勇敢承担责任的表现,是个人美好人格的体现。在日本文化中,对自杀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性,通常不追究死者的任何责任。在这种生死观的影响下,日本社会自杀率居高不下也就不作为怪了。这难免会使生命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日本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影响着生命教育的效果

日本青年自杀行为与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关系也很密切。据日本《青少年白皮书》统计,三成以上的日本青少年自杀与“学校问题”有关,31.5%的学生对学校生活不满。日本自杀问题专家湛吉野敷说:“在我们的青年人中,日本的入学考试制度是自杀的最大原因之一。”从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到博士的入学考试,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分数高低成为学生命运的唯一决定因素。高分者被录取,低分者被淘汰,这无疑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巨大的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一方面可能会使生命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使青少年寻求解脱的途径——自杀。

3. 日本生命教育制度还存在空白

目前日本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对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几乎还是空白。在2002年的自杀者中,40-50多岁的中年人占了四成以上,创下历史最高。特别是50多岁的男性已由十年前的3472人上升为6660人,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据专家调查,除了疾病外,日本成年人最主要的自杀诱因是失业、破产、债务等与财务有关的因素。专家将自杀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日本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如何对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珍惜生命,选择坚强,这也是日本生命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和守护生命,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这一问题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阎智力.关于中日小学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0(2).

[2]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R].1986-06-23.(日)文部时报,1987(8).

[3]高兴兰.日本作家自杀现象探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