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玲
摘 要: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需要考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建立作文素材库,考场上审准题目是前提,选材方面要放宽眼界不落巢穴,立意需提升境界,跳出小我,放眼社会。而关键的是要求学生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关键词:审题;选材;立意;构思;体验
考场作文往往差强人意,怎样在短时间内避免重大失误,写出自己满意的作文呢?笔者谈一点思考。
一、审准题是前提
综观近10年中考作文,基本以命题作文为主。作文题目,本身就是一道高质量的思考题,许多学生在此败北。审准题,要做好以下几个关注。
1.关注题目中的副词
如,《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中的“还是”,《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又是离别时》中“又是”都意味深长。文贵曲,写作此类作文要注意内容上的铺垫。
2.关注含有比喻手法的标题
如,《立春》《心中有盏红绿灯》,乍看上去,有点无从下笔,揣摩它的比喻义,难题就迎刃而解。把握此类作文题目的要领就是化虚为实,找准合适的切入口。
3.关注动词性短语的标题
《昂起头来真美》《恍然大悟》此类动词意味着事情的一个动态发展,“昂起头来”意味着由低头到抬头的变化;“恍然大悟”则凸显出由不理解、不明白到大彻大悟。此类作文要写出事情的变化过程。
二、放宽眼界精选材
作文中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让人阅之无味。如,《恍然大悟》,很多学生就局限于学习生活中对某理科实验的领悟,局限于悟出家庭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等。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要能大放光彩,平时必须注重积累素材。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停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教师平时要善于帮学生建立作文素材库,建构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素材库内容可以如下:(1)家乡的独特风貌等;(2)参加社会实践或旅游的独特体验;(3)亲情、友情类难能可贵的细节;(4)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我”系列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妇定能妙为有米之炊。
三、立意巧为文本之重
如果说素材是文章血肉的话,那么立意就是文章的灵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这样的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里的“境界”是指文章鲜明的立意。
九年级学生,已经越过七年级童真童趣的“真我”,辗转了八年级个性张扬、青春无敌的“自我”,此时他们思想上更加成熟,愿意用思考的方式内化自己。在作文立意方面,仅仅“关注自我,表现自我”还不够,要迈向“超越自我,关照他人,思考社会”的境界。以《咀嚼生活的滋味》为例,部分学生通篇都没有点清楚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样的文章就没有立意,没有灵魂。有些学生由生活絮事咀嚼出了父爱、母爱感人或友谊可贵之类真谛,这样的立意是积极的,但不够深刻。某同学把视角投向书店门口一个安静的弹唱老人,结合烦躁的自己和浮躁的社会,悟出了“在如今这个社会,需要的更是这样一份内心的宁静、淡泊、豁达、不为外界所挠。”这样的立意值得称道。中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要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跳出小我,放眼社会,以“社会人”的角色观照自己,如爱的“反哺”;从成长体验出发对生命的思考;关注社会,传递正能量,感动你我他。
四、重构思提升文采
以制衣为例,如果说素材只是原材料——布匹的话,那么构思就是对原材料的设计,作用非同小可。
如,以《改变一点点》为例,有学生写考试没考好,在课堂上、课间、家里怎样认真努力,给人感觉更像一份规划书,而作文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创造性表达。有学生以自己第一次上台演讲,怎样战胜自我,勇敢地完成了挑战。这个切入口“小中见大”。有学生则巧设物像,写母亲节这天送母亲一束康乃馨,将康乃馨与母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精心构思,定能让文章“锦上添花”。
五、千变万化不忘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定位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人生表达和交流的书面运作方式,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九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的本质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流露。内在精神生命又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综观中考趋势,趋势锋芒直逼“我”,如,2010年南京卷的考题是《我做主》,2012年宁波卷的考题是《你是我的一本书》,2013年上海卷的考题是《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等。有的作文标题虽没标明“我”这个词,但实际上还是指向“我”,如,2012年南京卷的考题是《带一本书去旅游》,2013年济宁卷的考题是《成长的快乐》等。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切的自我体验,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对生命、人生、社会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文中要闪烁着思想和灵魂的火花。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