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特点,探索区域地理“导学”模式

2013-04-29 00:44:03叶玲燕
地理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导学区域教师

叶玲燕

一、契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弱于逻辑思维。他们依然乐于接受由色彩、形状、气味组成的直接经验,喜欢逗留在听觉、视觉等感官捕捉的事物表象信息,却懒于或尚未形成习惯透过表象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剖析本质,即他们可以进行观察、联想,却不善于进行归纳、分析、判断、推理。初中学生开始形成独立思考意识,虽然思维能力不足,思维水平不高,但他们有充分的独立不盲从意识,开始强调自我,喜欢说“我觉得”、“我认为”,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尝试形成与众不同的观点并急于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初中地理课堂“导学”,应根据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点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地理现象入手,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归纳出地理概念,推理出地理规律。而且,教师要意识到他们渴望成为探索者,应积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主动探索,同时也要引导、帮助他们冷静、客观、全面地得出正确结论。

二、契合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特点

区域地理各要素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因果性”,要求教师在“导学”中让学生主动并独立建构起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区域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区域环境的综合性,或称整体性。学习区域地理时,要训练学生用综合、联系的观点去探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有逻辑关联的“区域综合体”结构。区域地理的“区域性”要求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突出区域特征,强调形成区域特征的特殊地理成因。学习区域地理时,要从这个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入手,分析气候、地形、物产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资源、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殊性,即“导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抓区域特殊性,如南极的严寒,新疆的干旱,台湾的“富美”,印度的人口、热带季风气候、服务外包业,俄罗斯的重工业能源等区域特征并解析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的“空间性”要求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选取并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学习一个区域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该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继而弄清在此地理位置条件下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地形、河流、植被等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这样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主要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所以,教师“导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绘图、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在大脑中用地图的“空间性”存储各地理要素并整合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初中区域地理课堂导学模式示例

本文以“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一课为例探索初中区域地理课堂导学模式。课程标准要求:台湾省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因此,教师对这节课可如下导学。

1.图片或影音资料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感动人物——高秉涵”,讲述两岸亲人难相见的相思之情。提问:看完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然后从地缘、血缘、民俗风情、语言等方面说明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

2.绘图读图探究台湾地理位置

学生在白纸上临摹“台湾省地形简图”,教师应提醒学生先画出对这个区域来说特殊的经纬线(含北回归线),标出经纬度,然后参照这些经纬线绘出大致轮廓,判读出台湾岛的大致经纬度范围(学生认识空间上的经纬度位置)。在大家所画的地图上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学生认识台湾的范围及濒临的海洋)等。在地图上标出台湾省的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基隆,并观察这些城市的分布特征。在地图上标出福建省的城市厦门、福州,计算厦门到高雄、福州到台北的实际距离。学生以同桌为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讲述方法。然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介绍台湾的位置、范围并进行简要评价。

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不是马上进入地形、气候教学环节,而是遵循先表象后剖析原理的认知规律,抓住台湾区域地理特点,进行“富美台湾”的视听感染,认识台湾的富饶资源以及优美自然地理环境,再解析形成这些地理现象的内在成因。

3.解析台湾美丽风光及富饶物产形成原因

台湾的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的纬度位置、亚洲东部临太平洋的岛屿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台湾气候类型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加上台湾似隆起的纺锤体的地形地势变化,形成台湾岛气温降水分布特点。读课本(人教版新教材)36页活动题2、3,对两幅图分析,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①为什么台湾等温线与等高线极为一致?②为何台湾东部沿海比西部降水多?③台湾山脉分布对福建沿海降水有没有影响?理解台湾山脉分布对闽台一带降水的影响。气候类型决定河流的径流量,地形决定河流流向与落差,二者共同影响造成台湾水能资源丰富。台湾岛气温、降水随地形地势变化的多样性即丰富的水热组合又造成台湾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美丽的风景。

随即,教师进行小结: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 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 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为日月潭。

4.探究台湾经济发展特点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课件展示台湾经济现状,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台湾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哪些有利因素?”学生经探究思考得出结论:①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原料丰富);②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交通便利);③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文化教育科技、劳动力因素);④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政策因素);⑤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行完成,学生上台呈现自己的思维导图并阐释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活跃的思维,允许他们有一定根据地发挥创新,闪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区域地理导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导入新课——画图读图探究区域地理位置——由表象到成因分析区域地理要素间内在联系——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教师总结得出结构性板书内容。在笔者观察的几节根据此模式设计的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课堂气氛活跃,经过训练后学生作图能力很强,空间感很好,而且善于联想,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思维导图的训练后,学生地理思维逐渐完整严密,逻辑性越来越好,解题思路明显活跃,对问题的综合表述能力提高,说明这样的导学模式是有效的,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导学区域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