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萍
一、依据课标明确教学双向目标,彰显三维目标多元化、人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增强其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依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多元化教学,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张扬个性魅力、树立团队意识,从而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双向目标的全面达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备课过程中,要设定明确的双向目标。将教学要求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目标(此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部分的比较、归纳和联系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的体验、反应、领悟和表现是通过教学想让学生达到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程的基础性、全面性、实用性、综合性有利于我们对教学三维目标有个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以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框《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为例进行说明。我在精心备课时,先确定了本节内容的双向细目表(见下表):
检测方法包括:A.单选,B.多选,C.辨析,D.观察思考,E.活动探索,F.行为表现。
依据双向细目表内容,在教学设计方面始终以课标为依据,以教学三维目标为核心。在备课环节方面,既可以游刃有余,又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围绕双向目标践行多元化教学,用智慧点燃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生命之花
1.注重导入的创新和多元化,激发兴趣,引人入胜。“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人法、社会热点导入法等,力争在第一时间把学生带入精彩纷呈的课堂,让其感受到课堂的魅力。如在讲述《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时,我问学生:“你知道母亲节与父亲节吗?你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在母亲节、父亲节或父母生日时,你对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了吗?”我话音一落,学生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多元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讲《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时,我为学生播放了2012年度《感动中国》中的一段视频:山村教师陈斌强用一根带子将患有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周骑电动车带母亲上下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被评为“2012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母亲灿烂的笑容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开始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的行为。同时,我还精心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活动一:记住父母的生日活动小调查,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活动二:关爱父母的细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人的故事,或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三:父母印象中你关爱他们最深刻的行为细节,父母的感受如何?(这项活动提前由父母完成)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内心感到无比的甜蜜。活动四:小组讨论: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要求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行动上孝敬父母。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创意表演中达到了高潮。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展现了思想品德课独具特色的魅力。
3.反馈环节新颖独特,凸显实践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在教学反馈环节我常常不拘泥于习题,而是采用形式新颖的活动,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讲《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时,我们开展了一项感恩父母优秀书信评选活动。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感悟长大,感激父母;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学会承担对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释放出来,让师生的智慧点燃起生命之花,让多元化教学之花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得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