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一、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教育是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学龄前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不同阶段的衔接,起到过渡作用,让学龄前儿童更好适应今后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实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做好有效衔接教育,是在充分考察并尊重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后来的学习与社会对其发展的要求。实际上,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学生家长与小学共同关心的工作。为了能让学龄前儿童更好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需要这三方共同努力,既要做到了解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各个方面的特点,还应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双向互动,为幼儿实现健康成才创造好的条件。
二、幼小双向互动视域中的幼小衔接教育措施
1、掌握幼兒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之间的差异
(1)上课方式的差异。幼儿园在上课时,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学习习惯等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的,而小学课堂板书书写规范化,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2)评价方式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实行发展性评价,侧重幼儿能力与情感的发展;而小学主要是采用书面考查的方式来进行,将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
(3)教学侧重点的差异。幼儿园主要是保教并重,重点在保的方面;而小学教育重点是书面学习,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
2、幼小衔接的过程小步化,互动过程中注意细节
(1)幼小衔接的过程做到小步化。在实行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华,需要本着小步推进的方式,摈弃传统上的“突变”现象,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将幼儿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进行细分,并且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确定好主题,实现过程的系统性。
(2)互动过程中注意细节。首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要观点一致。幼儿园教师要及时了解小学教师对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的反馈,并且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课程衔接、学习习惯等的具体要求。接受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些中肯建议,比如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倾听习惯、学习习惯,提升幼儿的学习效能。此外,还要注意开展双向互动教学活动,让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去全面感受不同的授课模式,特别是对教学风格、学习方式等有清楚的认识,进而有针对性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其次,学生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要全面突出衔接主体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深入到小学校园内,进行全面的参观,丰富其感知经验。为了能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有计划向幼儿介绍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还可以带领幼儿到一年级课堂内,和一年级的同学一起上音乐课、美术课,提升幼儿对小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帮助广大幼儿能完成入学之前的心理过渡,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采取互派“小记者”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了解小学生的任务与规则,克服紧张、焦虑等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心理过渡。
3、具体实施过程要坚持有效
幼儿园在对广大幼儿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适应性与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让幼儿在进入到小学阶段后,能更好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需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结构出发,从活动、环境等入手,进行针对性教育。
(1)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孩子的日常作息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小学的作息时间进行有序对接,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在活动的内容方面,也要突出与小学的衔接,比如开展《准备上小学》等主题活动,让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有机渗透到活动内。
(2)设定好日常活动的载体。教师首先要选择好活动的主题环境,将主题环境分成知识、情感与能力等几个方面,采用图片、文字、记录表等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读、学会操作。并且还应该摆放幼儿园几年来的活动照片,让儿童感受到不断成长的过程。其次,科学设定好语言区、教学区、自理区、益智区等不同的区域,让幼儿在三年内学到的知识、能力等进行再次温习。
(3)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幼儿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早餐前的半小时,让幼儿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后,教师要让孩子们回忆游戏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要学会抓住要点;在下午离开幼儿园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让幼儿回忆学到的具体知识,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幼儿园教师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和环境互动的整个过程中,能接受书面语言。在班级的图书角,教师可以放置一些能让幼儿自动取书的小书架。放置小沙发等,让幼儿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并且教师根据与幼儿阅读材料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幼儿发表其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升幼儿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幼小双向互动视域中的幼小衔接教育方面,既要掌握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之间的差异,还要做到幼小衔接的过程小步化,互动过程中注意细节,让具体实施过程要坚持有效等,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水平。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幼儿园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