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量打造农村“领头雁”

2013-04-29 00:44
当代党员 2013年8期
关键词:领头雁带头人党员干部

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一向被称为农村发展、进步的“领头雁”。

70年前,为了翻身解放,“领头雁”领着群众打鬼子、斗土匪、支援前线。

60年前,为了建设国家,“领头雁”领着群众搞土改、斗灾荒、努力生产。

30年前,为了脱贫致富,“领头雁”领着群众搞承包、办企业、发展经济。

今天,农村进入了发展变革新时期,对“领头雁”的要求也有了新变化。

对这样的变化,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却很不适应——有的抱着过去的老观念,迟迟不能转换心态;有的带头能力不足,却不知道如何补齐“短板”;有的希望参加“领头雁”培训,却苦于条件限制不能如愿……

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邀请三位嘉宾座谈,为农村党员干部解惑、支招。

编辑: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条件相对艰苦。因此,带头吃苦、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就成为“领头雁”的必備素质。然而,在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仅靠这点素质似乎已经不足以当好“领头雁”了。

困惑: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 / 陈富超,某区村党支部书记

我今年57岁,当村干部已经整整30年了。

我们村地处大山腹地,发展一直很困难。

“村里条件差,当干部的就应当带头吃苦!”30年前,我刚当选村干部,乡领导就这样教导我。

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在工作上,我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30年间,我获得的奖状有上百张。生活中,我也很注意作表率。我一家八口人,一直住在祖上传下来的三间竹笆房里。前两年,我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挣了钱,想在老家重新修一栋房子,我没同意。我觉得,村里穷,我就应该和大家一起穷。

以前,只要听过我这话的,有谁不竖大拇指?

可近十年,情况却起了变化。

“别的村在发财,我们却还守着穷山苦熬!”近年来,像这样的抱怨,我听得越来越多。

一次,一个山地鸡养殖户又对我抱怨。我劝他说:“村民条件苦,大家要多体谅。日子难,我陪着你们一起熬;生活苦,我和你们一起吃苦!”

对方却回答:“你穷傻了?你愿意吃苦就吃,我不奉陪!”

这话,像针扎在我心上一样痛。

我任劳任怨30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乡亲们为啥不领情呢?

支招:带头苦熬,不如带头苦干

嘉宾:岳忠涛,巫溪县长桂乡清明村村委会主任

当了30年村干部,一直带头吃苦、任劳任怨。老陈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但在今天,想在农村当好“领头雁”,仅仅带头吃苦可不够。

跟你们村差不多,我们村地处大巴山深处,曾是全县的特困村。

1998年,为了脱贫,我跑到山西省挖矿。2008年,已经发家致富的我返回故乡,看到村里仍然一贫如洗。这时,乡领导找到我,说:“像我们这样的穷村,就需要你这样的能人带头!”

从此,“回乡创业、带头致富”的念头,开始在我心里萌芽。

2008年,我参加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并成功当选。

上任后,我带领全村一改以往“守着宝山受穷”的消极心态,结合本村自然资源,在三年内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研发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三是组建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随着三件大事相继落实,村里的经济实现了飞跃。

向你讲述我的经历,就是希望你能明白一个道理:要成为新时期的农村“领头雁”,首先必须刷新对“带头”的理解——与其带头苦熬,不如带头苦干。

编辑:

随着生产模式、资源配置形式、产业结构的迅速变革,挑战和机遇一起在农村涌现——若想战胜挑战、把握机遇,农村党员干部就必须在领头能力上做好准备。

困惑:如何战胜“能力荒” / 李开旭,某县村党支部书记

这两年,我们乡有不少村搞起了现代农业,群众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我看着眼馋,也想学学这方面的本事。于是,我花了九个月时间,自费考察了江苏、湖南、甘肃、广东等地农村的成功经验。

一大圈跑下来,我觉得有谱了。

借鉴东部农村的经验,我准备在村里发展野山羊养殖。

在村民大会上,我宣布了计划。

“亏了算谁的?”乡亲们问。

“我带头试点,亏了算我的,挣了钱你们就跟我干!”我承诺。

接下来的一年里,从没养过山羊的我,硬着头皮买了200只努比亚山羊。不料,一场羊肠炎袭击了羊群,山羊死掉大半。

“你自己都搞不成,还敢喊我们跟你干?”有村民这样讥讽我。这下,我再没勇气搞试验了。

“老李,你的带头能力很成问题。”见村里产业发展止步不前,镇党委书记评价说。听到这话,我脸红了好久。

支招:在实战中学习和成长

嘉宾:张云平,长寿区委常委、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

类似李开旭这样的“能力荒”,在很多农村党员干部身上都存在。由于长期呆在自给自足、封闭运行的传统农村,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埋头种田,不问市场、不知市场、不懂市场,与现代农业脱了节。

而这种脱节,就是党员干部带头能力不足的根源。

如何弥补这个“短板”?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孙世忠是我们街道扇沱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从事传统农业多年后,他发现,传统农业只能混个温饱,却难以发家致富。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改变。

近年来,重钢集团等企业入驻我们街道,大量农民进入企业务工,大量耕地也空闲出来。这让孙世忠找到了机会——他流转500亩土地,建起了沙田柚种植基地和养猪场。2012年,他的产业产值超过了1130万元,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如何一跃成为大老板?

答案就是:在实战中成长。

“现代农业怎么搞,我以前也是一头雾水。”在一次农村带头人经验交流会上,孙世忠说,“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我决定主动投身现代农业,在实践中学习。其间,我遇到过困难、遭受过失败,但我没有动摇,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终于悟出了门道。”

我认为,这些经验对老李同样适用:想发挥带头作用,就意味着党员干部必须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方能寻找到成功之道。

而这样的实践,正是“领头雁”的价值体现。

编辑:

在重庆,70%的面积是农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选拔和培养一大批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个人努力显然是不行的。

困惑:如何批量打造“领头雁” / 陈伟斌,某乡党委书记

“全家三分乱石地,一日三餐吃洋芋。”这条顺口溜,就是我们乡的真实写照。

我们乡盛产野生中药材,基于此,乡党委和政府计划发展中药材种植。

一天,乡党委召集全体干部开会,准备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

会上,我要求各村自愿报名。没想到,村干部面面相觑,竟无人应答。

“论采中药,我是行家里手;可论种中药,我完全是外行!”良久,一位老支书打破了沉默。

“说得对!”大家竞相附和。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既不是交通和资金,也不是致富项目,而是没有素质过硬的带头人队伍!

支招:用制度打造“领头雁”

嘉宾:刘玉平,酉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伟斌的困惑,揭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充满进取精神、具备发展能力的新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酉阳县。

2009年,县委组织部对全县村(社区)党组织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仅31人,占11.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43人,占15.5%。村级党组织带头能力不足、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乏力等问题十分突出。

这些问题,仅靠党员干部自身努力难以解决。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队伍建设、培训和激励三个环节入手,全面进行制度创新。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推出了“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任“两委”负责人制度、村级后备干部库等制度,将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人等资源集中配置,充实到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现“村村有能人带头”。

在培养方面,我们通过专题理论培训、现场教学、“村官”挂职等创新,弥补了农村干部文化偏低、视野狭窄、观念落后、实践能力弱等“短板”。

在激励方面,我们按照“铺就前进之路,消除后顾之忧”的原则,建立了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成长机制,定期从优秀农村带头人中公开选拔公务员,同时完善了保障机制,实现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城乡医保全覆盖。

通过以上创新,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得到了较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县的相关工作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助益。

猜你喜欢
领头雁带头人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
回乡创业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