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10:58祝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题乘法审题

祝猛

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Paul Halmos)曾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众所周知解决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审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什么是审题?审题说白了就是弄清问题,主要是弄清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又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从题目中获取“怎样解这道题”的逻辑起点,进行推理以及沟通起点与目标之间联系的更多信息。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多么重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似乎更弱了,很多时候,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学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考到的知识点都是课内的基础要求,条件、问题的出示形式大多是文字叙述,思维上需要学生“拐个弯”。这一方面与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意识有关。

小学一~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他们擅长于由条件出发可以直接求出问题,不擅长分析、反思。有些题目如果将每个小问题结合相应条件后,分成若干个小题来解决,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而将所有条件列在上,问题列在下,学生就不懂得根据问题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方法,也不懂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因此解题正确率低。

许多学生都是凭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即是模仿。低段数学每节课学的知识都是比较单一的,几道题练习下来,学生就会发现解题的模式,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就不求甚解了,在作业本上写出正确答案,教师看到学生完全正确,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比如二年级的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用大数去除以小数,学生读题只读个大概,模仿完成。这样下去,当学生遇到一些需要综合应用知识才能解决的新题型时,就无从下手了。

针对这些现象,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识字量少,通常都是由老师读题,这时就应培养学生先认真听清老师读题,再认真做题的习惯。学生在老师读题时要对不认识的生字标上拼音,教师在读题过程中要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词进行解释。一年级的习题通常是情境图的形式呈现,要指导学生从图中读取数学信息,并将所给条件和所求问题联系起来读题。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独立读题了,但在实际独立读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好胜求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在做题时就容易发生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的情况。

例如:小明和他的4个朋友每人做5朵花,一共做了多少朵?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少算了一个人——小明,因为他们只在意了阿拉伯数字4和5,而忽略了文字“小明”的存在。所以在培养学生由大声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的读题习惯时,还要强调学生指读,从而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断句、读通句子。

二、“想”

1.“想”——先整体观察,再确定运算顺序

如1×2÷1×2=( ),很多学生拿到题目后马上填上“1”,实际上按照运算顺序结果是“4”。类似的还有1+2-1+2=( ),如果加上小括号则题目改为“(1+2)-(1+2)”,学生往往注意不到小括号里的要先算。

2.“想”——分析题中的数字特征,联想到相应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

要想化解乘法分配律的难点,最终还得在认真审题中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比如“6×12+4×12”,可以让学生理解成“6个12加4个12共10个12”,所以可以得出“6×12+4×12=(6+4)×12”。从意义上进行理解使学生最终摆脱了因强记模式而不会解的题。如“99×99+99”,学生可以轻松地说出“99个99加上1个99,一共100个99,所以99×99+99=100×99=9900”。因此,让学生认真审题后进行猜想,再通过数学方法,从举例、反证以及乘法的意义去证明乘法分配律,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圈”

许多学生审题不能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原因是学生读题时只注意了整体,没有注意细小的地方,从而造成感知的错误,列出错误的式子。如在选择题:“3个8相加是多少?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3×8 B. 3+8 C.8×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或C,关键就是他们没有审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词“错误”。

对数学术语或字词不理解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原因。这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数学问题代入到自己生活中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数学题的主要意思。如“降价了”学生可以翻译成现在的价钱比原来少了多少。再慢慢把自己对情境描述翻译成数学语言,“降价”就是减少。最后到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数量关系,“降价”表示“-”(减号),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最简单的数字加符号加语言来表示复杂的题。李大妈家有鸡35只,鸭比鸡多15只,鸭有多少只?可以翻译成:“鸡35只,鸭>鸡。+15只。鸭( )只?”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正是通过“翻译”学生很快就明白题的含义及数量关系。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就能引起学生做题时格外注意。

四、“写”

在学生读题时让其将题目的已知量写出来。如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P34)求比一个数多(少)的实际问题。学生读题目时如果只是读文字“我已经走了6格,我比你多走6格,刘芳走了多少格?”就会不知所谓。这时让学生在“我比你多走6格”的“我”写为“刘芳”,“你”上写“32”,再让学生将改写过的读一读,就成了“刘芳比32格多走6格,刘芳走了多少格?”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五、“查”

查”—— 这一点很重要,就是检查。当学生在上面四个环节都做到位的情况下,还不能忽略了检查。检查包括抄题时数字上下是否少抄、漏抄、抄反;从草稿本上抄到作业本或考卷上时是否一致等都需要仔细检查。

六、“扬”

教师在教给学生审题方法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热情鼓励,这样能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促其审题能力提高。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的方法来进行激励和表扬。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地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做正确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督促学生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习惯扼制住,要求学生审题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猜你喜欢
读题乘法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算乘法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三招”学会审题
把加法变成乘法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