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未来,要打造适宜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破解体制难题,破除垄断,是一条可行之路。
自商业兴起以来,物流,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京杭运河、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这些数百甚至数千年前的运输通道,构筑起中国古代物流的交通载体。现代工业的发展,令分工更细,商品的流通更频繁而快速,货物运输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权威数据,2012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占8%左右的物流成本差距依然相当大,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仍然较为落后。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就预言,物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黑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德国经济学家提出,未来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生产者、物流者与消费者。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然而,对这样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久以来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引导和扶持也不到位。国家专门制定“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以来,全国不少省、市都将物流业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到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的物流园区纷纷上马。
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先行动力,但是除了大兴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各种物流园区之外,如何打造适合物流发展的“软环境”,才应当是各地的重中之重。
政府的宽松政策首当其冲是“软环境”的一部分,笔者在研究美国小城孟菲斯的发展历史时发现,联邦快递将总部落户在孟菲斯,带动了孟菲斯机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空中货运中心,而这与美国政府适时地放松了对航空的限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世界上其他物流名城也是如此,例如我国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
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也是“软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香港的港口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国外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但是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较为落后,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比较少,企业也很少与高校合作对员工进行物流方面的培训,加之中国业界长期存在的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业看作是附属行业,导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物流人才缺乏。
就在近期,一条关于江西高速涨价的新闻也引发了广泛关注,高速公路收费过高被诟病已久,此次江西高速用“衔接周边省份”的“雷人”理由涨价,更是值得深思,据报道,关国9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中仅有8.8%是收费路段,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有10万公里在中国。长此以往,物流成本很难降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更无从谈起。
实际上,除了高速公路存在垄断,物流业的行业垄断也存在,急需引入市场机制,增加授权经营者数量。未来,要打造适宜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破解体制难题,破除垄断,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