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该如何爱你

2013-04-29 00:44:03李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李妮

〔关键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治疗

一、个案资料

此案例的来访者为一位妈妈,妈妈电话求助,自诉:儿子初二,目前网络成瘾,常常通宵达旦上网,日夜颠倒,且经常随心所欲地上学、早退、做或者不做作业。之前孩子因上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妈妈因此与孩子发生争执,孩子承诺不上网,认真学习,但是要求妈妈不能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妈妈当时答应,后来却一意孤行找了班主任,当孩子知道这件事后便彻底不去上学。在家庭互动过程中,孩子稍有不顺心或不满足时,就拿不上学来威胁父母,或者打、砸、烧家里的东西。家里的环境已经面目全非,妈妈整天以泪洗面,爸爸说不过孩子时就会将其暴打一顿。

二、个案背景

家庭状况:妈妈是英语教师,爸爸是法律工作者。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小一直非常优秀,非常听话。小时候爸爸带孩子多一些,注重培养他良好的习惯;爸爸善于讲道理,要求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则,睡觉严格要求在九点半之前;妈妈则孩子气重一些,情绪容易失控,并且比较极端,平时经常惯着孩子,且很多事情喜欢包办,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又经常使用指责、讽刺、挖苦、威胁的语言。总体来讲,孩子对妈妈的依赖要强于爸爸。

来访者夫妻关系长期不和睦,妈妈做事情很随性,情绪上来的时候,不会顾及别人的面子,但是情绪去得也比较快。妈妈经常以威胁爸爸的行为或者打烧东西来发泄内心的不满。爸爸对妈妈看不惯、看不起、不信任,觉得家务事就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在家里几乎不做任何家务。妈妈对家庭付出很多,但是嘴巴不饶人,所以夫妻两人经常发生争执。

三、理论分析

健康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和支持系统。对于来访者及其家庭所出现的问题,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在与整个家庭的沟通中,对这种积极的力量加以引导,让父母成为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依靠的港湾,使子女得到父母有力的支持和正确的指导。

在以往的学校咨询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当一个家庭出现问题时,最容易受影响的是孩子。因为在不良亲子关系的各种表现中,最常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的不当。如家长过分严厉、要求过高,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歧视、忽略、冷漠、讽刺挖苦,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与沟通,经常贬低、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除了会带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以外,还可能因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无法满足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烦恼、焦躁、恐惧、压抑等消极情绪及逆反、对立、退缩、攻击、出走等行为问题。

因此,根据咨询的原则,此刻妈妈的求助意愿最强,因为咨询的是关于儿子的问题,但儿子没有求助意愿,所以笔者将妈妈作为了心理辅导的对象来开展家庭治疗。

四、个案辅导

第一阶段咨询

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妈妈诉说了很多自己在家庭中养育儿子的辛劳以及对爸爸的不满和指责。

来访者自诉:我全身心地为了孩子,只要孩子能取得好成绩,自己可以放弃休息时间,孩子要到哪里玩,我就开车接送孩子及其同学。因为我对着装很讲究,所以也给孩子灌输了同样的理念,孩子只穿贵的、名牌的衣服。

咨询师表示非常能够理解妈妈的心情,她对孩子真的很用心。

来访者:我是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很重,每天早上很早就要到学校,但是这么多年来每天早上都要给全家做好早饭才能走,中午回家做饭的时候看到厨房一片狼藉,心里就会对孩子的爸爸产生很多抱怨,他在家什么活都不做,又对我有很多看不惯的地方,所以我们每次一说话就特别容易发生争执,我会边干活边把自己心里的憎恨通过不断诉说全部发泄给孩子的爸爸。

咨询师:我了解你的想法,很辛苦地为家庭付出,对丈夫不能体谅你感到不满。

来访者:是的。我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来到丈夫的老家工作,什么事情都要依靠老公,家里的事情也是老公说了算。这么多年我很没有安全感。之前孩子学习成绩好,每次带孩子出去都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和老公有很多地方都不能达成一致,总是被老公说教和指责,我很委屈。孩子目前这个样子,老公说都是我的原因(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咨询师递过纸巾)。我也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做错了,但是我太怕了,太怕孩子长大后不听我的。

咨询师:是的,孩子在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怎么来帮助孩子。您此刻很焦虑、很自责,我感同身受,但现在最关键的应是看看接下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来访者表示自己愿意配合咨询师,努力转变教育孩子的方式。

咨询师反思: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应注意运用共情、接纳、真诚等技巧,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非常关键,因为双方互相信任才能保证后期的咨询效果。正式咨询从第二次开始。

咨询师将第一次搜集的资料作了整理,根据来访者的自诉,制定了第一阶段咨询(第二次至第五次)的目标:

1.增强妈妈的自信心,提高其反省能力。妈妈对自身的不接纳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儿子很清楚妈妈的自尊是靠他来维护,这也就是为什么妈妈被儿子牵着鼻子走的原因。

2.妈妈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目前的问题。

3.引导妈妈反思如何改变现状。

第一阶段的咨询以宣泄和倾诉为主,妈妈在这一过程中有了明显的改变,也获得了爸爸的肯定,虽然爸爸咨询意愿不强烈,但是依然踏进了咨询室的门。在夫妻诉说过程中,双方没有出现不耐烦、互相大声指责的现象,双方分歧不明显,能够各自反思自我言行,并一致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家长脱不了干系。

第二阶段咨询

第二阶段的咨询(第六次至第十次)因爸爸的主动加入,使前期的咨询效果得到了明显的巩固。爸爸在咨询中诉说了自己为什么不放心妈妈、不信任妈妈,在他们的家庭互动中,可以看出爸爸从内心看不起、看不惯妈妈,有时忍不住会出现不尊重妈妈的行为或言语。目前爸爸很担心孩子下学期不能够正常上学。

妈妈在咨询中诉说最多的是自己情绪化很严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期望很高,同时对孩子指责挖苦的语言较多,甚至多次威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丈夫的依赖性强,因为她是外地人,居住在合肥很没有安全感,同时她很害怕孩子长大。在这个家庭中她付出很多,内心也有很多委屈。她对孩子的现状无能为力,也很害怕孩子下学期不能正常上学。

咨询师在第二阶段主要以引导为主:

1.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现状,并且作好孩子下学期不能正常上学的思想准备。

2.夫妻双方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应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3.使妈妈意识到自己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方式不恰当,但这不是为了唤起妈妈的自责,而是为了下一步的成长和改变。

在引导的过程中,夫妻双方都认识到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对话方式。沟通是针对爱人或者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行为作出反应。要通过聆听,尊重爱人或孩子的感觉,承认他的想法,并且对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表示赞赏。

咨询师据此制定出第二阶段的目标:

1.妈妈要能适当承担责任,要能意识到自己的状态诱导了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例如:爸爸总是不尊重妈妈、把妈妈当孩子一样对待;孩子总是依赖妈妈却又不停地威胁妈妈)。

2.妈妈要努力赢取丈夫、孩子的尊重。

3.让妈妈体验在家庭互动中如何能够得到家人的认可,提升自我效能感。

第二阶段是以自我反思和角色体验为主。这一阶段,妈妈的成长有点慢下来,孩子暑假回到姥姥家,在这一空档期夫妻二人冷静了很多,妈妈认识到了自己情绪的不稳定给孩子和丈夫造成的伤害,并且反思孩子回来后应如何管理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不停地肯定妈妈的付出,妈妈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尽可能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倾听、关注,来访者内化了咨询师的接纳和鼓励,然后自我成长,提升管理孩子的能力。

五、个案思考

这是一则家庭治疗案例,咨询师花费了很长时间,但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1.咨询师要加强自我成长,督导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咨询师的成长

由于咨询师先前多给自己学校的学生做咨询,咨访双方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这次的个案是从别的学校转介过来,所以咨询师在建立信任关系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接纳、倾听,给了来访者很多的信心。

在后期个案成长过程中,咨询师自感自我能力有限,无法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因此请教并求助于督导教师,督导教师的认可及引导让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重新展现了自信。在此过程中咨询师也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后期来访者的个人成长中有很多自我探索的内容会让来访者很痛苦,来访者不自觉会出现防御心理和行为,因此在咨询中,咨询态度远远比咨询技术重要,良好的咨访关系成了咨询效果的保证。

2.咨询师在咨询中要避免移情和反移情

在咨询中,在妈妈对爸爸的控诉过程中,有两次咨询师被妈妈的思路给带走了,甚至修改咨询目标,希望改变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希望爸爸能够理解妈妈,希望爸爸可以不要总是这么看不惯妈妈。而爸爸没有求助的意愿,改变爸爸对妈妈的态度本不应成为咨询的主要目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源于咨询师在与妈妈的交流中,将她的形象投射到了自己妈妈的身上。咨询师小的时候父母也经常发生争执,而且经常是妈妈受伤,所以非常理解妈妈,感觉爸爸的问题更严重,必须改变爸爸才可以。所以后期妈妈的成长慢了下来,当督导提到这一点的时候,咨询师才恍然大悟在咨询过程中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移情了,在后面慢慢调整的过程中,咨询观念才转变过来:咨询师的整个工作只是促进自己和来访者的关系,促进来访者个人的成长。

3.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

(1)妈妈在家庭中的行为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用了太多的消极方式来对待孩子和丈夫,孩子此刻所有的威胁、打砸烧的行为完全是模仿妈妈,妈妈自身的行为也诱导了爸爸这样对待她。

(2)夫妻双方不和睦,互相指责,推卸责任,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伴侣间依恋关系的缺失与疏离,可能导致一方转向子女,寻求不适宜的依恋关系以获得补偿。例如: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过度保护孩子,使亲子间界线模糊,让孩子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有失去自由的窒息感和无所适从感,长期压抑的情绪会让孩子的问题在青春期爆发出来。

(3)不合理的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前提是这些期望必须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过分拔高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孩子遭受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个案中妈妈依靠儿子的成绩来博面子,儿子也很清楚妈妈的需求,这也就导致妈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当妈妈的成长在爸爸这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妈妈的行为改变的同时,家庭互动中,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当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父母教育观念达成一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转变。所以,当和谐的家庭模式形成之后,妈妈的焦虑、自责、委屈等情绪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合肥,230071,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30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社会工作(2018年1期)2018-03-13 23:27:56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7:21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10
城市隔代教育问题探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