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2016-03-15 01:46贺岚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戒毒心理治疗

贺岚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贺岚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戒毒人员既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同时也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心理上较为脆弱和消极,因此他们不愿正视自己因吸毒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家庭治疗强调把个人放置在整个家庭中去了解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社区中的家庭治疗强调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帮助戒毒人员,根据我国社区戒毒发展的实际,通过理论探讨家庭治疗在戒毒中的应用很有必要,因此,家庭治疗对未来我国社区戒毒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治疗;社区戒毒;理论探讨

在我国当前众多社会问题中,毒品泛滥已达到相当严峻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解决毒品和吸毒问题迫在眉睫。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毒品问题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截至2015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吸毒人群覆盖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社会职业群体。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戒毒工作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进行戒毒工作,造成的结果是这种戒毒主要是对吸毒人员进行劳动改造和教育,并没能使吸毒人员深刻认识到吸毒的危害和戒毒的必要性,因此复吸率居高不下,戒毒工作成效并不显著。随着我国对国际上先进戒毒经验的学习,社区戒毒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国也在全社会推广社区戒毒模式,新的社区戒毒指的是社区合作戒毒,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此,社区力量在戒毒过程中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与社区戒毒相比较,强制隔离戒毒不利于戒毒人员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一般来说,社会大众普遍将吸毒人员视为“罪人”,从戒毒所出来的戒毒人员常常受到歧视,因此他们很难从家庭和社会中得到足够的支持,甚至他们的亲朋好友也很难理解和尊重他们,这就使得吸毒人员的心理相当的脆弱和敏感。遭到排斥的绝大多数吸毒人员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这样戒毒人员很容易陷入戒毒、复吸的恶性循环中,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笔者认为,戒毒人员在完成生理脱毒后,在心瘾戒除和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帮助。

在家庭治疗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和解决家庭的矛盾和问题。纵观家庭治疗的发展历程,虽然其十分关注当事人个人困惑和症结的消除,但同个人取向的流派相比,它既有自己的特点还有相当多的优点。家庭治疗非常注重把个体和他的症状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中去对待并治疗,它不会仅仅关注个人的人格特点、内在冲突以及认知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家庭治疗被叫做系统治疗也是可以的。

一、社区戒毒

社区戒毒是指在政府机关的主导下,有许多共同参与的其他主体,把整个社区作为出发点,通过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对戒毒人员进行生理脱毒,社区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团体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脱毒,最后社区行政人员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帮助戒毒人员学习必备的生存技能,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给予多方面支持的新型戒毒模式[1]。

(一)美国的社区戒毒

美国社区戒毒是在其社区反毒联合体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采取的重要手段是把社区成员联合成一个相互帮助的协作体,社区的一切力量都可以联合起来用来反对毒品的泛滥,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可以形成有利于改善社区戒毒环境的良好风气[2]。目前,美国所有的社区受到美国社区反毒联合体统一管辖,同时,社区戒毒的研究工作也受其管理。

(二)我国社区戒毒的研究

吸毒人员不仅存在严重的身体困扰,即使在生理脱毒完成后,心理上的渴求也令他们心瘾难除。随着心理学对吸毒人员研究的深入,心理学上认为复吸是种较难治愈的心理问题,过往对复吸进行的心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2年龚定宏和张据在《团体心理咨询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以问卷形式的结果表明,社区戒毒人员的心理困扰非常之多,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之大,甚至包括抑郁焦虑和人格改变。这些严重的心理困扰致使他们局限于自己固有的交际圈,不愿意走出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对未来不抱一丝希望。龚定宏和张据因此提出运用团体训练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认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最终目的是提升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3]。

那些经过3年强制戒毒的相关人员,在戒毒所中往往接受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改造教育,心理、行为和技能培训方面得到的帮助往往很有限,另外社会大众对他们的排斥也会使他们不愿意改变,在此过程中绝望和痛苦也会常常出现,因此我国政府虽然在戒毒上投入巨大,但是戒毒人员仍然很难戒掉心瘾,所以他们仍是难以保持操守,复吸率也是居高不下[4]。因此,我国在2008年提出了针对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缺陷的社区戒毒。

二、家庭治疗

在家庭治疗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阿克曼认为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方式,主要在于改善那些不利于家庭和谐的要素。谢秀芬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中认为,家庭治疗应以患者所在家庭作为治疗单位,其主要目标是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家庭成员的人际互动能力[5]。曾文星在其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一书中,把家庭治疗称之为“针对家庭的心理问题而施行的心理治疗工作”[6]。

不同的学者对家庭治疗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认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治疗的一大特点在于把整个家庭作为自己的研究治疗对象,治疗人员通过别具一格的治疗性会谈来与整个家庭成员建立联系并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最终以达到良好的家庭互动为目的,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个体和家庭互相之间的不良模式。

(一)家庭治疗的理论依据

家庭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需要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私人性的联系紧密的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角度进行发掘,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探索家庭内部所出现的一些特殊心理现象,即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会互相影响,家庭系统和个体之间也会互相影响,由此可导致相当多的病态家庭矛盾。同时个体出现的病态行为,也常常由于其他个体和家庭系统的原因而持续存在。基于此,家庭治疗认为,病态的现象或行为的改变必须从整个家庭系统出发,而不是仅仅强调个体。家庭治疗以改变家庭不良的互动结构以及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为目标,以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和个人的问题[7]。为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家庭治疗,笔者将对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进行一定的归纳介绍。

1.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给予家庭治疗的启示和借鉴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精神分析把幼儿期的创伤因素作为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并且幼年时与父母的关系与这种创伤经历又关系甚密,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在借鉴精神分析关于父母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次,在家庭治疗师理解个体症状背后的意义时,精神分析的防御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在家庭结构理论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理论和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8]。

2.系统论和控制论

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并倡导系统论,他提出的系统大于各个部分之和,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等给家庭治疗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受到该理论的启发,随后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家庭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关系网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简单相加,不从整个家庭系统来考虑个体的行为很难理解家庭中的个体[8]。美国应用数学家维纳在1948年发表了自己杰作《控制论》,他对控制论下的定义是: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控制论在得到大家普遍认同之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控制论的某些合理之处值得家庭治疗进行学习,即家庭自身的稳固性和密切性经过交换信息也可以得到维持。在家庭层面上,家庭的结构和等级得到了系统论极力的强调,而控制论则认为家庭内在的规则、自我调整和控制等是异常重要的[9]。

3.建构主义

家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一直受到系统论和控制论强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个体对家庭系统的影响,但正好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这问题。家庭治疗主要在三个方面借鉴了构建主义的思想:第一,真理都是在社会构建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来访者明白自己认识的来源才能使得治疗持续进行下去;第二,假设家庭治疗师通过合适的言语指导来访者对自己的症结形成新的构建,来访者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快就能暴露出来;第三,治疗应该是系统的、整体的[10]。

综上可以得出,在社区戒毒的过程中要想矫治戒毒人员的心瘾等不良行为,改变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清楚意识到吸毒对自己、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仅是戒毒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然而,对于吸毒成瘾的个体来说,从认识到行为的改变实际上是非常艰难的,仅仅内心的成长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社区戒毒过程中,由于戒毒人员对隐私暴露的担忧和家庭因为吸毒带来的伤害,他们的内心实际上非常脆弱和敏感,所以在社区戒毒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权利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此外从某种以上来讲,毒品对戒毒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实际上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家庭和社会对于他们也常会采取不太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社区戒毒过程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家庭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作为弱势群体的戒毒人员同样如此,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无论对戒毒人员心理健康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意义非凡。因此,以家庭作为切入点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意义重大。

三、家庭治疗的基本问题

(一)家庭治疗的目标

个案工作方法的目标在于改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而家庭治疗的目标则是把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家庭结构之间的磨合可以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功能也可以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家庭和个人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笔者尝试使用家庭治疗与社区结合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毒品泛滥形势。社区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本的治疗方法,其主张以戒毒者的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通过改变家庭系统内促使吸毒的不良因素并加以干预,最终以达到降低复吸为目的。

(二)家庭治疗的原则

1.以家庭为治疗单位

家庭治疗工作者认为,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会受到外在环境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都是在与家庭和其他成员的互动中逐渐产生的,个体的问题虽然重要但也只是整个家庭问题的一小部分[7]。也可以说,家庭系统内部的矛盾是个人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个人问题只是家庭问题的的表象而已,在个人心理症结的后面通常蕴藏着复杂和混乱的家庭问题。因此,只有调整和改善家庭内部系统,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增进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个人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同样,社区戒毒中运用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吸毒问题时也应如此。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社区戒毒的重视,吸毒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家庭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比如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不当等,个体的操守期势必难以持续,甚至是造成个体通过吸毒逃避现实的重要原因。所以,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无疑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中立原则

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在家庭治疗中非常重要,各种心理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来访者,家庭治疗也不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要做价值和道德判断,让参与治疗的每一个成员感受到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事关治疗的成败。在社区戒毒中也许会出现对戒毒人员的吸毒行为进行道德判断的时刻,这时更应该坚持客观中立原则,将治疗者看做一个因存在家庭问题而出现行为偏差的个体,既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给他们贴上“吸毒者”的标签。

3.保密原则

在家庭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进行,案主的隐私往往会大量的暴露在治疗师面前,案主是出于信任治疗师才将私人信息暴露给治疗师,所以治疗师必须尊重来访者,严格保护案主的隐私。治疗结束后,相关资料也应该统一保存并做好防止泄露的保护措施。

4.循环提问原则

贝特森首先重视循环提问。他认为差异造成了信息的产生,不同的人在对待同一事件时也会产生差异,通过对比可以找到真正出问题的地方[7]。在家庭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家庭成员交流和沟通的水平,也为了全面性的分析问题,采用循环提问的方法可以促使家庭成员说出对问题更多的看法和感受。另外,对参与治疗的家庭成员逐一进行提问,这能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这个过程也可以促使治疗顺利进行。

5.积极赋义原则

有困扰的家庭经常会持有消极的情绪来对待自己的家庭,家庭系统也会因此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家庭成员会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对未来感到悲观,整个家庭也会因此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治疗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和解释案主的家庭问题,帮助其家庭成员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家庭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些家庭的问题很难做出积极解释,对于难以进行积极赋义的事情,采取未来取向的解释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种解释可以使家庭成员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不必因家庭问题陷入无尽的忧虑和绝望中。在社区戒毒过程中,未来的研究可以启发戒毒人员憧憬戒除毒瘾后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增强他们克服心瘾的决心和增加操守期的信心,最终帮助戒毒人员戒掉毒瘾,也能实现复吸率的下降。

四、家庭治疗在我国的发展

众所周知,家庭治疗产生、发展于西方,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治疗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从美国引进了家庭治疗,它的引进对中国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等各种助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不仅介绍家庭治疗在我国的发展,而且还从现实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它在中国应用所面临的困境,因此,笔者试图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求能够使得家庭治疗在我国社区戒毒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为改善我国严峻的戒毒形势起一定的作用。

截止到当前,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在我国大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传播。系统家庭治疗主要得到著名心理学家赵旭东的大力引进和推广;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的唯一华人弟子李惟容博士在香港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治疗课程,随着香港的回归,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内地的发展非常迅速;萨提亚家庭治疗在我国大陆的发展主要由于对原著的翻译,除此之外,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在我国开展了一些工作坊,这些都促使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快速发展。

(一)国内关于家庭治疗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与“家庭治疗”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文章进行整理得出,我国对家庭治疗的研究实践仅仅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对众多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得出,家庭治疗在我国的研究集中在四个领域。

1.经典家庭治疗的介绍

家庭治疗把新的视角带给了社会和心理治疗工作,从此心理治疗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是个人,家庭也是心理治疗关注的重点。一些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家庭治疗进行了介绍。为了对家庭关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2004年汪新建对国外家庭治疗产生的背景、基本框架和近些年的发展进行了一一介绍[11]。汪新建在引进家庭治疗时,对心理治疗进行了较多的强调,但是韩丽丽则主要从社会工作侧面出发进行了介绍[12]。

在提到具体的家庭治疗流派时,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大量介绍。系统家庭治疗在1988年的中德心理治疗交流班上首先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当时,系统家庭治疗的理念、具体技术、和临床实践被赵旭东团队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2006年,在系统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时,赵芳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的产生、发展以及研究状况方面进行了最为完整的的介绍[13]。我国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心理学家对萨提亚著作的大量引进,与此同时国际上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在我国开展的家庭治疗培训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家庭治疗新进展的研究

家庭治疗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之际,不仅受到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威胁和挑战,同时多元文化主义也趁此对其某些观点进行怀疑,此后家庭治疗得到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一些心理学家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新兴的特点。茆正洪、赵旭东在2010年,通过对西方家庭心理治疗的的研究得出了其五个新的趋势,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影响与社会建构主义的治疗模式、后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影响及叙事治疗、女性主义的影响及性别敏感性治疗、多元文化主义及文化敏感性治疗以及整合的趋势[14]。汪新建等在2007年通过研究得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治疗中流派林立的的状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分散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大的整合[15]。整合总共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了整合性理论,二是技术上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三是促成治疗效果多元因素的整合。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在这些国内的研究中得到了补充和深化,为我国的家庭治疗提出了新的视角,同时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在解决家庭问题中逐步被提出。

3.家庭治疗的实证研究

在家庭治疗的实际运用中,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实证研究最多且最具代表性。如在2000年赵旭东等人,对90例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系统家庭治疗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治疗,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功能、精神状态以及沟通能力都向积极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6]。1999年杨昆等人的研究显示,经过系统家庭治疗的73个18岁以下病人的个人状况和家庭功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他认为,在中国的青少年家庭中应用系统家庭治疗有很明显的效果[17]。

综上可知,虽然家庭治疗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深入的理论研究还较为缺乏,实证分析也过于简单片面,长期的跟踪调查和进一步研究值得进行探索。

4.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研究

家庭治疗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公认的治疗效果和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其在发展和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文化阻抗和“水土不服”问题。在对中西方国家家庭文化进行比较之后,李颜苗等在2005年,讨论了家庭心理治疗在国内推广的困境及其本土化过程中应该改进的方面[18]。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庭心理治疗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环境、传统的不同,我们在引进家庭心理治疗时绝对不能盲目照搬,必须符合我们的特点,发展适合我国的家庭心理治疗。心理学工作者在使用家庭治疗时,不应拘泥于某一流派,应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出发,开发出一种适合我国现实的家庭治疗方法。

[1]何银松.浅议社区戒毒[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院学报,2009,(3).

[2]吴大华.美国社区戒毒立法及其借鉴[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3]龚定宏,张据.团体心理咨询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J].上海医药,2012,(10):17-18.

[4]郝申强.济泰片治疗合并心理咨询与社会支持在社区戒毒中的效果评价[D].上海:复旦大学.21-22.

[5]谢秀芬.家庭与家庭服务——家庭整体为中心的福利服务之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6]曾文星.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7]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2.

[8]NICHOLS M P,SCHWARTZ R C.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 Boston:Pearson Education,Inc,2004.

[9]胡赤怡,李维榕,王爱玲.试论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J].医学与哲学,2005,(8).

[10]WHITE M,EPSTON D.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NewYork:Norton,1990.

[11]汪新建.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2]韩丽丽.家庭问题与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3]赵芳.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4]茆正洪,赵旭东.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趋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9).

[15]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16]赵旭东等.系统家庭治疗前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动力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2).

[17]杨昆,赵旭东等.对18岁以下心理问题者进行系统家庭治疗的研究[J].云南医药,1999,(3).

[18]李颜苗,梁翀.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文化观与家庭心理治疗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48).

Drug addicts are lack of support from the family,but also very difficult to ge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the more vulnerable and negative psychological,so they do not want to face their own because of drug abuse to the family and social harm.Family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nderstand and treat the individual in the whole family.Family therapy in the community that the United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to help drug addicts,according to our actual community development,by using the theory of family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t is necessary,therefore,family therapy for the future of community in China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amily therapy;community drug treatment;Theoretical discussio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140(2016)05-0046-06

(责任编辑:李语湘)

2016-07-23

2015年湖南省科技计划(2015SK20092)资助项目

贺岚(1972-),女,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安全及危机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戒毒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