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 张飞勇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课堂有效性提问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有效提问是指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提出各种学习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学习经验,锻炼思维,逐步培养出学生主动提问、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笔者从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出发,采用无记名方式,向来自江西省南昌、九江、赣州等四地的20多所农村学校32位小学科学教师和十所学校的150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
其中,32位教师所在的学校有96.5%是来自县城所在地以下的学校,150位学生中有78%来自村一级小学,所以这个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数量过多
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在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堂中,提问数量非常多。例如:
【案例一】某教师在教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教师设计了“观察生活中的好坏食物”的活动。教师拿出了小鱼干、干面条与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等食物,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面包发霉了”一课,谁能说说在什么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为什么?怎样才能减慢食物變质的速度呢?
生:……
师:出示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师:还有呢,请小组长拿出来,千万不要动,是什么?看到了吗?(出示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面条)上面已经带有许多细菌,我们怎样来观察这些腐败变质的物品呢?
师:比较观察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鱼为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腐败了?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
这节课中通过“全堂问”活跃了教学气氛,但重点不明确,问题过多。老师试图想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境,然后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建立与科学的联系。但其中教师提出了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反而适得其反。
2、提问表述不清晰
教师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述一个问题是课堂有效性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调查显示,对于教师提问的清晰状况,选择了“有时候不明白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的学生有42%。由此表明,老师提问时,没有通过教学语言十分清晰的表述出来,结果导到处教师想让学生明白问题,只能多次表述问题,从而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3、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问卷调查显示,27%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 (下转第85页)(下接第83页)部分教师提问时总是用“是不是”、“对不对”等方式进行。面对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潜意识的就会回到“是”或“对”了,而他们的疑惑或别的想法没法向老师表达出来,从而导致课堂反映良好、课后问题一大堆的教学效果。
4、提问内容不切学生实际
调查表明,在设计课堂提问时,25的教师从教材的角度而非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迫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同时有10%的教师一味追求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更别谈开拓学生思维了。因此,这些问题提出来后往往不切学生实际。
5、提问评价较缺乏
大教育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则有行为信息、言语劝说、情感唤起等。及时、适当的提问评价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行为信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交通感”。 然而,65%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没有获得过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尤其缺少鼓励性的评价。其结果则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表扬或鼓励,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以后可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忽视,教师也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问的效果了。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适当提问,抓住学生思维关键点来提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预先设置问题。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分配好简单问题、稍难问题和更难问题的提问梯度:在什么时候提问简单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在什么时候提问稍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提问更难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这样可以提高提问的效率,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问题提出后,可能出现的回答也要做出充分预估,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目标了,怎么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教学中来。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问、追问,也要紧扣教学目标,适当的追问、反问,数量不要过多。
2、明确目标,提问表达清晰准确
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一剂使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目标的“良药”,学生明白教师的提问,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有效地提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共同达到教学目标而努力。要做到这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教师的提问目标要明确。教师提问时,自问有无必要提这个问题?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想得到学生怎么样的回答?与学习目标、教学任务相去甚远,关联不大的,尽量少问或不问;与教学任务有关的,要具实问透。
提问表述要清晰、准确。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提问表述应当严谨、清晰,为学生指出明确的思考方向和焦点,避免模棱两可。清晰的提问表述可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
3、改进提问方式,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定的兴趣,需要改进教师的提问方式,避免方式的单一性,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问题,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提问方式。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动画片情境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提问方式的素材。
4、切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有效提问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精心完善教案,充分预计学生实际情况,标出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思维的关键点,由这些方面来设计提问,使问题具有思考性,具有启发性。更应该在教学之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以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做到所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时,科学的分配讲授和提问的时间,适当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想做到有效提问,在设计问题时,就应当多设计“搭桥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5、重视学生的反馈,保证提问的评价性
课堂提问后,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但不能急着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简单的判断性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给予肯定地、鼓励性的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保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认真解读,对于回答正确且有见解独到的学生,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表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讲解中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所在,进一步进行追问,逐步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再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这种充满互动的评价方式通过师生一起来寻求问题答案,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创造活跃且高效率的课堂。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系、江西电视台影视频道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