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预效果研究

2013-04-29 07:49黄建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黄建辉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对凝血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度COP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及肺功能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TT均显著升高,而FBG、DD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其FEV1均有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治疗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病情控制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97-03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OPD)是由于患者处于缺氧状态的时间较长、大量释放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引起血液黏滞度增加,使血液状态发生变化,呈现高凝状态,严重影响重度COPD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度COPD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干预,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疾病的诊断依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4岁,平均(62.8±10.4)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在最近14 d内均没有使用过对凝血有影响的药物及抗凝血药物,研究中排除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包括低流量持续吸氧及改善心肺功能等治疗措施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5000 IU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2次/d,连续不间断用药10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T、APTT、TT、FBG等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及肺功能(FEV1)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及过敏等症状进行观察。

1.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PT、APTT、TT、

FBG、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肺功能(FEV1)治疗前后的数值进行测定。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的FBG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对DD进行测定;对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日本MINATO肺功能仪(AS-600型)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凝参数治疗前后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TT均升高,而APTT、FBG、DD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很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预计值比较

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其FEV1均有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慢性炎症所涉及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种类很多。感染为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的重要原因,感染后会发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使血液状态发生改变,呈高凝状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代偿性红细胞数量会增加,破坏了红细胞膜的能量代谢,发生紊乱,减弱了顺应性和变形能力,增强了红细胞聚集能力,最终导致血粘度变大[2-3]。(2)组织在长期缺氧的情况下,会导致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INF-α、IL-6、IL-8等多种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在损害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内、外源性氧化剂在COPD患者发病期内会直接氧化作用于花生四烯酸,导致异前列腺素产生从而使血管内皮损害加重,酸中毒及免疫复合物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出现沉积,对血小板粘附及聚集起到刺激作用,这就会使凝血反应链被激活,也会使纤维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出现应激性增高[2]。(3)AF-III活性在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期间出现明显的降低,导致血液抗凝的功能大大减弱。有研究报道,高黏滞、高凝固状态为重度COPD患者血液存在的状态,重症肺心病患者的上述状态在血栓前和肺微血栓情况已被证实,以上的研究结果为重度COPD患者血栓性病变的警惕、检测及抗凝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4-6]。在生理状态下,凝血因子在血液中被激活,促使纤维蛋白原(FBG)向纤维蛋白的转变,导致血管内壁粘附了大量纤维蛋白[7]。在血液的凝固中FBG起到关键性作用,血栓的形成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FBG均可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FBG的数量与血栓或栓子的坚固性有很大关系,FBG的增加或FBG活化可能会引起血栓病的发生,此现象在COPD患者中也可能出现;肺的内分泌功能和消除功能由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而出现减退,导致促凝-纤溶动态平衡紊乱,血液状态改变,呈现高凝状态。DD是交联纤维蛋白受到纤溶酶作用后所产生的特异性产物,患者血管内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维溶的出现是由于DD的含量增高造成的,在重度COPD患者中DD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是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的关系,该损伤可能是由于机体缺氧或(和)CO2潴留导致,血浆DD水平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明显的升高,并且患者的病情变化,DD含量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因此重度COPD患者预后中DD含量是一项重要观察指标[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TT均显著升高,而FBG、DD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常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可以大大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PT、APTT数值在治疗后升高,提示患者血液的凝固状态得到改善,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则不能明显的改善。FBG和DD等血凝参数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有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存在,应采用抗凝措施进行治疗。

总之,由于高黏滞、高凝固状态为重度COPD患者血液中的存在状态,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重,所以对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进行检测,对其平衡进行改善,以使患者的血液血栓前状态得到降低,预防血栓的形成,在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中均能起到积极效果,所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度COPD,能够使临床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病死率得到显著的降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7):161.

[2] 吕丽丽,朱述阳,姚红卫,等.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76-1177.

[3] 王新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7):68.

[4] 石广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64-65.

[5] 程玲,孙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31(11):113-115.

[6] 吕元文,姜正华,李昌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及凝血3项的测定[J].临床荟萃,2005,20(12):702.

[7] 李衬,李月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3):38-39.

[8] 王少霞,吴海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指标的变化[J].临床荟萃,2008,23(13):955-956.

(收稿日期:2013-04-15)

猜你喜欢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痰热清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脾多肽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