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一、“圈翼联动”模式的内涵解读
统筹城乡教育是当前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统筹城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目前还处于初期。就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而言,改革实践也正处于探索期。本课题组调查发现,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因此,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本课题组认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依托“一圈两翼”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构建“圈翼联动”的城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通过发挥“主城”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助推“区县”的加快发展,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提升。
“圈翼联动”模式是指从总体性角度出发,在主城和区县之间科学合理地组织、计划、再生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结构,以促进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协调发展的动态组织过程。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应树立如下观点:一是“圈翼联动”既是城乡统筹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又是城乡统筹教师继续教育的手段。二是“圈翼联动”不应是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的简单流动或“简单拉平”,而是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融合和良性互动,是主城和区县之间教师继续教育的共同发展和整体提升。三是在“圈翼联动”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主城”“区县”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主城”“区县”的协调性和充分性。
二、重庆市实施“圈翼联动”模式的可行性
从统筹城乡改革的背景来看,统筹改革是依靠整体结构力和谐推进的治理型改革,是深富体系意识的社会结构完善的工程[1],它涉及多元统筹主体的改革诉求和发展需要,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科学配置城乡资源,优化城乡结构,最终促成城乡资源的共同发展。结合重庆市的地理环境和继续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本课题组认为采取“圈翼联动”的方式能较好地统筹重庆市城乡教师的继续教育资源。
1.“一圈两翼”的战略布局为本模式奠定了发展平台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特别突出。2006年11月,重庆市政府提出“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着力打造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车程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圈(“一圈”),加快建设以万州为中心、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渝东南翼),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一战略的确定充分发挥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构筑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理应服从和借助全市城乡统筹的统一布局。
2.重庆市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布为本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
课题组调查发现,重庆市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圈翼差别。优秀的师资、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以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以农村为主体的渝西经济走廊(渝东南翼)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渝东北翼)分配数量很少。以市级培训基地的分布为例,重庆市的市级培训基地主要由位于主城范围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等6所高师院校和7所教师进修学院构成;7所教师进修学院直接承担了全市21个贫困区县农村教师的送教上门培训任务。因此,可以通过发挥“一圈”的带领作用,助推“两翼”的加快发展,实现重庆市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提升。
三、“圈翼联动”模式在城乡统筹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是现代教育永远都应该坚持的原则[2]。因此,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的诉求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结束分割状态下的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二是加大城乡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充分发挥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双方的优势,实现城乡教师教育“双强共荣”[3]。
1.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既是人们对教育价值和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判断,也是人际间教育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4]。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公平是指城乡教师享有各自应得的继续教育资源。由于继续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教师继续教育的大批优质资源集中在了主城。学校位于主城的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这有意或无意的限制了学校位于区县的教师的教育发展。通过“圈翼联动”的方式,将主城与区县的教师继续教育进行通盘考虑,按照公平原则(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的结合)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的分派各区域,减少地域、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使教师都能享有应得的教育资源,将促进城乡教师继续教育良性互动,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继续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2.有助于教育效率的提高
促进教育公平是城乡统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推进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并不是全部任务。教师继续教育城乡统筹必须要考虑发展层面上的教育效率。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效率的提高比教育公平的实现更重要。当区域性的教育资源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时,必然会带来教育发展的高效率[5]。从个人发展层面来看,通过“圈翼联动”的组织运作,将改变过去只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输入,从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规范和协调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过去由于城乡分割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所带来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太低,“圈翼联动”的协调将减少这种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局面,整体合理的考虑主城和两翼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努力推动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的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四、“圈翼联动”模式的操作建议
1.明确政府职责,提高统筹意识
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使城乡教育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就重庆市来说,长期的优先发展工业,以农养工的政策人为地拉大了城乡差距。袁振国等指出消除教育贫困,缩小教育差距的责任主要在政府,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和制定公共政策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6]。因此,在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强化其统筹意识。在相关的政策制定中,应把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和城市教师继续教育通盘考虑,力图从城乡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思考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再走原来的差别化资源配置道路,不再在城乡之间竖起人为的壁垒。具体而言包括:
(1)发挥政府的强大推力,整合高校、教研部门以及城乡学校的力量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统筹进行理论研究。任何一项改革行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引领。对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其价值不仅在于能促进继续教育改革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能为具体的改革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准则。据调查,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其心理特征、认知表现、情感态度和专业需求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统筹城乡教师的继续教育应重视理论研究,关注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才能提升实效。
(2)建设城乡互联网络,实现城乡教师信息共享。由于城乡分割的治理方式,导致主城和区县教师继续教育的供求信息严重阻隔,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又各自为政,造成供需脱节。主城区的教师成为继续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培训成果难以与区县教师共享。建设城乡互联网络,打造师资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创立互换机制,鼓励师资流动,提高整体素质,实现资源共享。据调查,部分地区已初步建立了互联网络,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存在信息盲区。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互动的信息网络,完善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信息资源系统,实现城乡教师信息共享。
2.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管理机制
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总体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规划重庆市教师继续教育方案是城乡教师统筹的基础和前提。它可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有效的均衡配置;可以确保有限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在统筹改革中充分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教育现实还告诉我们,管理机制不到位已成为限制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是支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教育统筹的依托,城乡教师继续教育顺畅、系统、优化的管理结构是确保城乡统筹改革得以良性、持续发展的支点[7]。完善管理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了解辖区内教师继续教育的境况。统筹发展城乡教师继续教育不是让城乡教师统一发展。完全忽略城乡教师各自的特点、任务和历史传统的统筹,将不能实现城乡教师教育的效率最大化。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统筹而统筹,强行搞平均主义做法,使城乡教育发展又陷入新的发展困境,进而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科学的规划前,需要准确了解辖区内教师继续教育的境况。
(2)建立灵活多样的帮扶制度。教育帮扶制度是当前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统筹制度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发挥城乡教育二元的主体性,实现两者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共进。由于主城与区县的学校在定位和理念上具有差别性,所以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形式以及考评等也应具有多样性。因此有必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帮扶制度。定期进行帮扶经验交流,实现教育帮扶资源的整合;建议以主城为依托,以区县为帮扶单位,而不局限于单纯的行政区县对接帮扶,争取打造出与产业布局相一致的教育协同帮扶示范区[1]。
(3)提高管理执行能力。解决帮扶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发挥“圈”的辐射度,提高区县的竞争力,都要求整合教育部门及其直属机构的服务职能,提高各级部门的管理执行能力。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认识到联动不仅是主城对区县的带动作用,还包括区县对主城的支持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伴而生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联动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有效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对落后地区的教师进行快速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所以联动应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行为。
3.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和问责制度
本课题组重视导致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度性原因,因为城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社会的公平公正是统筹教师继续教育的背景。而制度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将推动“圈翼联动模式”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研究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措施,重庆、成都等地也积极进行了尝试。诸如,改革教师的薪酬分配方法;打破编制的单位归属制度,变“单位人”为“社会人”[8];建立多元化、弹性化的培训机制等。不管怎样,我们应认识到权利、责任、物资、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调动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根本前提。在“圈翼联动”的过程中,在制度上健全相应制度,将目标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完善权、责、利的关系,将有助于城乡统筹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完成。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立法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表现为继续教育的法制化管理。本课题组建议对现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行修订,扩大主体范围(包含所有教师),特别要对政府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不同要求、条件保障等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以便调整教师继续教育中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一方面可以确保教师统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当前无序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切实增强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建立督导评估制度,是保障教師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估带指导的目的。本课题组建议可以借鉴当前正在进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方式,设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中心,建立评估专家库,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估应关注城乡教师的进步程度、关注参培学员的个性表现、关注培训过程体验与感受。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最大限度的判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创造性。
(3)重视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队伍建设。面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新形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上承担统筹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应具有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等知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情怀的情绪性基础。同时,要根据各级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广泛聘请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优秀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或顾问,参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努力打造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涛.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6).
[2] 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教育研究,2008(6).
[3] 诸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教育研究,2009(11).
[4] 张良才,李润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2(12).
[5] 李帆.教育公平需要政府“重点作为”.人民教育,2005(23).
[6]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的重大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3).
[7] 李涛.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8(20).
[8] 翟博.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研究,2010(1).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