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现状对比及对策启示

2013-04-29 10:25:38赵鹏程孙旭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低收入子女家庭

赵鹏程 孙旭春

一、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所受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

美国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以个人收入、职业、教育和在社团中的地位来衡量的。《纽约时报》曾使用收入五等分位数(income quintile)来定义阶层,从最低到最高的阶层分别为:下层阶级、下层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上层中产阶级、上层阶级[1]。下层阶级即低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指那些居住在市区或乡村、长期失业且依靠政府救济而生活的低收入家庭群体。在下层阶级中,又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犯罪和社会无组织状态。这些家庭出身的子女在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无法和其它几个阶层的子女平等,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很差。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

1.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所受教育的现状

(1)低收入家庭不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低收入家庭的家长所接受教育程度低,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使用的榜样。例如,家长不常为孩子朗读,不鼓励他们阅读和进行其它的学习活动,对孩子寄予的期望也很低。因此,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未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熏陶的情况下入学,与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之间形成大的反差:父母接受教育程度高的孩子比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下表列出的是1994年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委员会关于4、8、12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与其父母教育程度的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父母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阅读能力相对较高,具有大学学历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4、8和12年级的阅读能力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而高中未毕业的父母,其孩子的阅读能力最低。

(2)低收入家庭子女无法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美国的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房地产税,这就使富人居住区的学校经费和穷人居住区的学校经费形成了天壤之别,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只能在不良甚至恶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低收入家庭子女只能就读于当地的社区学校,对于供低收入家庭子女学习的学校来说,它们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保证学校安全、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和其它的许多需求上,用于正规教育的资源更少。这种资源的缺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很大,在非常贫困的地区,环境消极恶劣,犯罪频发、缺乏积极榜样、社会健康服务匮乏,这些不良因素侵蚀着孩子们的进取心、学业成绩和精神健康,加大了他们走向成功的难度。除一些孩子在逆境中脱颖而出之外,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处于劣势地位。

2.美国联邦政府和学校采取的教育对策

为了使劣势群体学生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美国联邦政府和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联邦政府于2001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对“高质量教师”进行了界定,注重奖励那些缩小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学生学业差距的教师和学校,对提高了学生成绩的教师和选择在低收入学校教书的教师也予以奖励;[2]鼓励家长参与孩子教育[3]。学校则采取了各种促进贫困学生发展的措施,如针对学前儿童和小學生的补偿教育方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谓补偿教育方案,就是专为解决来自低收入阶层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实施补偿教育和额外帮助,以避免或补救发生的问题的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集中干预方案

集中干预方案是针对入学前孩子所受家庭教育不足这一缺点而提出的一个应对方案,主要用来开发孩子的早期认知技能,帮助父母为孩子上学做好准备工作。研究发现,该方案对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认知发展有积极影响,如果这一方案能持续实行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效果更好。

(2)恢复性阅读方案

该方案主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对有阅读困难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这一措施对有风险学生的阅读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3)为所有人成功的方案

这是为小学劣势学生而设计的综合性方案。它包括为幼儿园和一至五年级的孩子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提供家庭支持、以及为避免学生落后而设计的灵活变化的教学方案三个方面。该综合方案的实施对就读于特别贫困区学校的孩子成长有巨大而持续的影响。

(4)缩小班级规模

缩小班级规模是补偿教育方案的一个重要举措之一。将班级学生人数减少到20人左右,一方面能使教师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便于课堂管理,另一方面,学生人人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合作学习。规模小的班级对贫困社区学校的学生大有益处。

补偿教育方案是为了提高低社会经济地位阶层子女的学业成绩,缩小他们和中产阶级子女之间的成绩差距,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而采取的举措,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中国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的中国低收入家庭,主要指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贫困农民家庭,不包括城市失业人员。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4]200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3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中西部农村,农民的收入无疑更低。在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背景下,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也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和接受教育程度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1.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极大地缓减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平等的入学机会,极大提高了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减少了辍学率。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从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状况,使部分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在师资和教学条件等方面,依然不容乐观。

(1)农村学校师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障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教师素质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存在知识老化、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学方法的更新跟不上教材的更新;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思想品德熏陶;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培养等现象仍然存在。

另外,农村有的地方还存在专任教师短缺的现象,据媒体报道,陕西省宝鸡市某农村高中统计,近三年就有10多名优秀教师流向城市,但县政府因财政不足,又拒绝大学生回县工作,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严重缺编。广东省某地农村一个教师身兼数个科目或一个教师同时承担附近两三个村小学的某一科目的教学任务成为很“正常”的情况。“虽然各级政府为解决农村师资短缺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城乡之间的生活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交通不便等,众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的趋势已属不可逆转。”[5]这不但影响到农村学校师资数量的稳定性和质量保障,也挫伤农村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教学设施落后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农村学校实现了校舍的新建或翻新,房子舒适美观,但里面的教学设施却由于经费短缺而得不到更新,课堂教学所必须的电教设备如多媒体、网络等一应俱无。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房,但学生使用的机会并不多,甚至有些学校的领导害怕设施损坏而无钱维修,干脆将电脑锁起来,不让学生使用。学生最熟悉的教具仍然是课本、黑板和粉笔。

(3)后进生受到忽视

不论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前阶段(高中阶段),以“泛知主义”为核心的认识论和评价观仍占主流,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重点班”、“实验班”网罗了成绩好的学生,配备了相对优秀的教师,提供了比“普通班”更好的学习条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考或高考的升学率,条件好的学校则在为出“高考状元”而“奋斗”。占绝大多数的成绩较差学生则成了“重点班”或“实验班”的陪衬,无形之中养成了“重点班”或“实验班”学生的优越感,损伤了普通班学生的自尊心。

2.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程度偏低

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上大学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5]初中阶段是导致这种学历差距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自己成绩不理想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或因家庭困难不愿继续供子女上学等原因,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大部分学生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对于这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教育是他们最高的“正规学校教育”。

三、提高我国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程度的对策及启示

从上述现状对比可知,不论中外,社会阶层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距使社会底层的家庭子女在接受教育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为了降低这种因经济差距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使弱势群体学生也能学有所成,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美国的政府和学校采用了各种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和能力。这些措施对我国的农村教育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总体来说,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城乡教育不平衡状况,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扎实的工作。

1.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一个是师资。经济因素是最大的因素,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师资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教育经费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应该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重点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回农村工作。

2.建立县(市)教育系统内城乡教师间的定向流动机制

要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就必须做到县(市)教育系统内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的定向流动。有计划地安排城市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一定时间再回城市;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工作一定时间再回农村;城市特级教师或教学名师必须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到农村学校指导教学、科研的任务。

3.建立长效教师考核机制

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知识技能积累和教育培训。因此,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在于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考核的办法可以是考试加学生评价的综合考核。考试内容应包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师德风范、教学热情和教学投入程度等。考核成绩与评优晋级挂钩,优胜劣汰。

4.对农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采取教育补救措施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对于心智正常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没有学会,并不代表他就永远学不会。从不会到会只是方法上和时间上的问题。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学会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补救措施。具体来说,首先要从学生的心理和家庭方面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落后于其他同学,然后有的放矢,和学生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补救计划,并监督学生执行。另外,教师和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和后进生,都可以组成一对一的“对子”,随时可以针对没有学会的地方请教和指教。

5.提供家庭教育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好,有出息,但是又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因此,为家有儿童的农村父母提供家庭教育帮助迫在眉睫,这应该引起各方的重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由政府拨款,鼓励父母参与学前和学校教育。根据我国的国情,教育机构可以开发学前家庭教育的小册子、组织儿童教育专家为农村幼儿父母提供咨询服务、设立农村中小学定期接待家长日等等,都是不错的家庭教育帮助形式,但这在我国还仍然是一个空白。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为低收入、低文化家庭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美国社会阶层[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7%A4%BE%E6%9C%83%E9%9A%8E%E5%B1%A4.

[2] 洪明.美国联邦政府教师质量保障政策探析———聚焦《高等教育法》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比较教育研究,2010(2).

[3] 谷小燕编译.美国:鼓励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1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80228_402464933.htm.

[5] 邱瑞贤,杨明伟.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家长认为成本高谋生难.广州日报,2009-01-23.

猜你喜欢
低收入子女家庭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娶低收入老婆
妇女生活(2018年10期)2018-10-12 02:57:54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