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假合作”学习现象剖析

2013-04-29 07:04韶均
广西教育·B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程式化初中数学

韶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假合作 标签式 程式化 放羊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63-02

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合作学习已经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接受,并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以及自身能力的欠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造成“假合作”的现象。

一、偏离目标——标签式的“假合作”

有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存在随意而为的情况,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合作”而“合作”,这样,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中的“摆设”,是标签式的“假合作”。

1.随意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合作学习要有效,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很重要。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配合默契、相互协作,有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在搭配上要遵循“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相当随意,基本不考虑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为了教学的方便,一般都是开展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的合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往往集中在一个小组里的学生都是“同质”同类型的学生,优生与优生合作,学困生与学困生合作。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小组成了优生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后进生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合作学习便失去了意义。

2.随意组织合作讨论。探究性问题是合作学习的载体,问题的可探讨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只有对遇到的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才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才会在合作的过程中仔细地倾听和分析他人的见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用于开展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过于随意,不考虑所设问题有无合作探究的必要,开展合作探究只是为了迎合合作的形式需要。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7.1节《生活中的不等式》时,有位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接着出示问题:“你还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不等关系吗?”这时,很多同学都争相回答,积极性很高。然而,教师却仍然按照课前的预设,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生闹哄哄地又来了一次无多大意义的合作讨论。在上述例子中,教师根本不管问题有无合作的必要,只是为了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而开展合作,至于合作的目的则根本不考虑,这是犯了教学中形式主义的错误。这样的合作探究只是一个空架子,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二、偏离本质——程式化的“假合作”

一些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提出合作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组织学习反馈”的程式化现象,没有抓住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本质,是程式化的“假合作”。

1.合作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矛盾的,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如果一拿到问题就让学生开展合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基础,必然造成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满足于当合作学习的听众,不愿思考;或者有部分学生即使愿意思考,但由于反应较慢,思维被其他学生左右,影响了他们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信心。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二次函数》一课时,这样提问:“同学们,在二次函数y=a(x-h)2+k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由a的值决定的,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可以说这个问题是设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的数学探究。可是,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优生知道答案后便把结论告诉组内的其他同学,其他学生就没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显然,缺乏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就成了课堂的摆设,是没有意义的。

2.合作学习缺少数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合作学习与数学探究结合在一起,就是合作探究。但是,一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却没有突出学生的合作探究。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时,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以下几步进行:①在小组内分工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②任选三角形的两条边,并找到中点进行连接。③量一量新画的线段与三角形底边的长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学生在小组内确实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是底边长度的一半”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设计的“程序化”的操作流程中进行的,没有自主探究的过程,效果是差强人意的。

三、偏离指导——放羊式的“假合作”

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提出问题后就全盘放手让学生开始合作讨论,而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这样的合作是“放羊式”的假合作。

1.缺少有效指导。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比作一台戏,教师就是其中的主角,优生是戏中的配角,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充当群众演员或是戏外的观众、听众。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很多课堂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优生往往包揽了发言权,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就是小组的思想和观点,其他学生只是合作的陪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一课时,给学生出示了几个体积分别为1m3、8m3和27m3立方米的正方体,然后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如果我们知道正方体的体积,是否也能反过来求出正方体的边长呢?”便让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开展探究。少数优生找到了思路讨论得火热,而部分中下学生却只是做了学习的旁听者,有的根本没有参与学习,甚至是捣乱、讲闲话,影响他人。这样,合作学习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引导,没有体现真正的合作交流,自然合作的目标也没有达到。

2.缺少有效评价。在教学中,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和交流阶段,往往有些学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发言,以个人观点代替小组观点,忽视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往往进行个体评价,有意或无意地缺乏对小组的尊重;评价小组学习则只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合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单一,往往停留在口头之上。这样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地反馈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提升思维的宽度与深度。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合作学习的策略,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打造活力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易惠娟)

猜你喜欢
程式化初中数学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戏曲程式化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