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探析

2013-04-29 06:47李早旸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能高职

李早旸

【摘 要】结合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改革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职 多元智能理论 人

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86-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助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生源复杂、专业素养良莠不齐等。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使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均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新的视阈。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他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培养,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认知领域或能力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组合的情况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每个人的智能都因此而各具特色;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加强;智能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多种智能的组合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对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有过多次变化,从最初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直至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表述的演变总体上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也反映了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人才层次,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直以来,“职业性”和“高等性”被视为高职教育的两大根本特征。“职业性”体现在高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智能的定义不谋而合。“高等性”说明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除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作为职业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以职业道德、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等为表征的社会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正是多元化智能的体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措施

据调查,高职学生在自我认识智能、运动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方面具有优势。这意味着,高职学生的智能倾向主要是形象思维。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动作性智能方面比较强,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另外,相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较弱,而这正是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中重视的“学术性”智能。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了解高职学生的智能倾向和智能特点后,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打破传统单一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术、逻辑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高职院校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受传统的智能观念影响,一些仅关注语言和逻辑智能的人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差,难以培养成才。多元智能理论却认为,人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必须意识到,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能得到平均发展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因此,教师必须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学生通过强化优势智能,从而带动弱势智能的进步。教师应认真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心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来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努力确保每个学生受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教育,从而最终实现人人成才的目标。

(二)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及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须先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方能具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起主体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加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往往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没有结合工作过程来考虑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主张要认真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强调发挥人的特长,发现并培养人的智能强项。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善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与高职生趋于形象思维及动作性智能的倾向恰恰是一致的。因此,高职教育应抓住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应努力创设仿真的企业环境、仿真的工作岗位,仿真的企业流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学生能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实现教学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的“同步”,从而使得高职教育更加切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任务、问题等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能使学生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传统的评价体系通过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先后来评价学生。在考核内容上注重语言和逻辑方面的考核,集中体现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上,这种机械输出式的考核不管从考核内容还是考核方式上看都显得极为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偏重死记硬背而忽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也很单一,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只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被动地参与评价过程。而从评价的主要目的上来看,评价关注的重点多在教学效果上,即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狭隘性,主要考核学生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上,忽视了如运动、人际沟通、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等多元智能所倡导的对学生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因此,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还认为,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的目的不在评价本身,而是要确认学生的优势智能,并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使得弱势智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这一点与目前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向正是一致的。

因此,高职教育中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从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关注学生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从而能全面评价学生。在评价主体上,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以教师考评学生、学生相互评价、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渠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学生的自省作用,从而达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目的。在评价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试卷评价,更要通过小组演示、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灵活多样能充分发挥不同学生优势智能的基于任务和情境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发挥其创造性。

(四)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优势智能的平台。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组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创建平台。通过社团活动、竞赛等大量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自省,总结自己在优势智能领域的成功因素,从而将这些优势智能迁移至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中,弥补他们在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要树立人人成才的培养观念。作为培养21世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骨干力量,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能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最终成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苏小河,蒋满英.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特点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0(6)

[4]林梁效.多元智能视野下的人才培养[J].社科纵横,2011(12)

[5]薛桂琴.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教育评价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3)

[6]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智能高职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