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04-29 05:21:09白如钰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小城市因素分析

白如钰

摘 要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进入 21 世纪后许多中小城市在当地政府和市场的联动作用下也纷纷效仿大城市提出城市多中心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新城区并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快速增长能力和扩散能力,以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的目的和达到控制城市无限蔓延及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效果。当前,许多中小城市旧区出现诸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城市面临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旧城区改造,二是新城区建设。

关键词 中小城市 新旧城区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周边州县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向成熟的中小城市旧区流动。一方面导致一些城市问题的出现,比如城市环境恶化、建筑密度高、交通堵塞等,使旧城区拥挤成本快速增大;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城市的老城区承担了城市的各种功能,造成旧城区原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新生功能受到抑制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旧城区的各种交易成本。因此,当中小城市出现旧城区已经无力承载各种城市功能、城市活动的时候,就需要打破这种城市空间格局进行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以疏解更新老城区的城市功能。

(二)中小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动力已经形成。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而相应的配套资金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使得城市土地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最大财产。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新城区土地的潜在区位效益得以开发,部分商业和办公活动为得到新城区的土地付出较高的租金。同时,新城区的经济活动也随之增加,土地收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投资注入新资源,从而形成了新城区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中小城市房地产行业的利益驱动。

在中小城市新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行为主体推动了中小城市新城开发旧城改造项目的开展。相对于旧城区而言,新城区在土地的区位供给、土地价格、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都比旧城区具有更大的优势,更适合大规模的开发,同时新城区房地产开发的市场价值在当地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是新城区的房地产市场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在中小城市投资开发的房地产商而言,当新城区基础设施允许并且新城区已经显现其市场潜力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对投资成本低利润高、开发时间较长、自然环境好的新城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房地产市场消费者主要受到耐用品的实际需求和土地价格预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新城区开发过程的产物作为不动产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土地和房屋市场中的价格信息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中小城市新城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城区的开发是政府与市场两者协同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城市新旧城区产业关联度较差。

原来积聚在中小城市旧城区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转移出去,这样使得既有的资本和技术的相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整合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便捷和保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城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往往是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集中在新城区,而第三产业集中在旧城区,新旧城区之间产业的整合度和有机链接度较差,这样既会影响中小城市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同时也不能使得产业群发挥其综合效应。

(二)中小城市新旧城区规划建设呈现各自为政现象。

城市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应该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应协同合作,避免各自为政,从而达到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中小城市在进行新旧城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分别是由各自的行政部门负责,新城建设追求自成体系,旧城改造则强调平衡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城市的整体功能;另外,由于旧城区改建速度过快、规模偏大,使旧城区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迅速解体,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中小城市新旧城区可达性较差、通勤成本高。

我国一些城市出现旧城区的膨胀抑或是新城区演变为孤岛,其实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与新城和老城相互间的可达性低有密切关系。交通和通讯的阻滞导致新旧城区的空间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割裂状态,从而使得新旧城区的可达性较差,降低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使得人们的通勤成本较高,这样既不利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四)新旧城区社区问题涌现。

由于我国一直延续的户籍制的缘故,城乡二元结构的理念根深蒂固,中小城市新城区多为城乡过渡带,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在思想上都还没有实现向社区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存在政府部门包办的现象,自治功能运转不畅,发挥不够,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没能得到有效保障。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度比较低,对社区的事情漠不关心,社区凝聚力明显不足。同时还出现有些社区服务活动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加之,社区内组织较多,成分复杂导致协调工作困难,所以目前中小城市新城区的社区“共建”还未进入制度化阶段。□

(作者:延安大学财经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盛广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趋势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1(4).

[2]欧向军.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过程研究[J].城市规划,2009(2).

[3]郝俊卿,曹明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4]吴婷婷,雷磊.辽宁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驱动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3).

猜你喜欢
中小城市因素分析
中小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
现场检验里氏硬度计测试误差影响因素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40:24
四川省中小城市运动休闲健身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10:08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36:33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