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莉
【摘 要】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与客观行为的结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情绪调节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中Gross等人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做出了富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揭示出情绪调节对个体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主题,从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的角度去衡量对情绪调节的自信程度,也对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处于剧变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发现如何通过情绪调节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青少年心理健康
接二连三的冲突、失败、损失好像是合谋着摧毁我们。但是,正如两千年前马克·奥勒留所说,我们人类具有一种努力调节情绪的非凡能力。重要的是,情绪调节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困难对我们身心健康(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的影响[1]。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机制。情绪调节是一个过程, 涉及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2]。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种, 不仅直接影响行为而且还通过影响认知、动机、决策和情感而间接地作用于行为, 对个体的人格和行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
1、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1.1 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对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4]。当前的情绪调节研究大多都是基于Gross 的情绪调节理论展开的。依据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情景修证(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反应调整(response modulation)[5]。其中,情景选择、情景修证、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情绪反应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6]。
Gross提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最常用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两种: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 [7]。认知重评是认知改变的一种,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这种策略的应用通常发生在情绪激活的早期阶段[7]。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调动了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其中,认知重评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已经受到特别的关注,被广泛地认为对情绪产生有重要作用[8]。
1.2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9],侯瑞鹤、俞国良等人对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作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过程观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
良好的情绪调节功能对个体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防治抑郁、减少攻击性行为、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等。情绪调节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旦情绪失调或者情绪调节出现困难,个体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威胁[10]。
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
2.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与分类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RESE) 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情绪的紧张性和维护自我调节机制[11]并有助于调控情绪的冲动性,促进心理健康[1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Caprara提出, 之后 Caprara 和 Bandura 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RESE),包含两个维度: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 Caprara在2008 年对此进行修订,将后者细分成两个维度(调节生气/易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建构了一个二阶三因子模型,在三个国家进行跨文化研究,验证了该结构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3]。
2.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 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 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14], 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一个机制在于具有不同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15]。Caprara和Bandura 等人的实证研究显示,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个体有效应对压力、提高人际关系质量、提高主观幸福感,还对抑郁、害羞、亲社会行为、犯罪行为、成瘾行为等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16]。
这些结果都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3、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调节及情绪的影响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17]也为我们解读二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幼儿、儿童、少年到青年、中年及老年的各年龄段,即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心理健康的问题,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包括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生存适应和发展适应[18]。而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 是身体、心理、情绪和社会关系等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动荡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情绪调节能力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
根据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个体在情绪调节方面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情绪调节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从初中时期开始,个体日益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自己的内心体验或内部世界,从而更能够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这种调节主要针对行为活动和认知活动,当然还有情绪,因此从初中开始情绪调节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中学生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变化是巨大的,由于大脑皮质机能逐渐完善,兴奋和抑制越来越趋于平衡,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所以情绪调节能力逐步提高[20]。
4、研究问题与展望
文献回顾发现,以往对情绪调节困难的研究多集中于儿童及临床病患群体,对青少年,尤其是升学压力最大的高中生群体的研究较为匮乏。对于高中生而言,学校是其求学和发展社会性的主要场所,因此,高中生对学校的感知和评价可能在该群体情绪调节困难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1]。
目前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者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还不确定[22]。对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幸福感、消极情绪、外倾人格等各方面展开了研究,并涉及了有关于情绪调节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23]。
近年来,人们对学业情绪的日益关注,也在提醒我们情绪调节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24]。基于理论的需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应该尽早引导儿童青少年使用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认知重评策略,使良好的情绪调节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过程,由此来塑造他们适宜的情绪反应模式,并使之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除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外,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还会通过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其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的塑造作用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Kevin N. Ochsner and James J. Gross . The cognitive control of emo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5, 9(5):242-247.
[2][19][24]曾盼盼,俞国良.情绪调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研究,2008,8(9).
[3][14][22]汤冬玲,董妍,俞国良,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010,18(4):598-604.
[4] Gross,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271—299.
[5]王振宏,郭德俊.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29-634.
[6]赵鑫,周仁来.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
[7] Gross, J. J. (Ed). 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New York,NY: Guilford Press.2007
[8] Rebecca D. Ray Kateri McRae Kevin N. Ochsner James J. Gross. Cognitive Reappraisal of Negative Affect: 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EMG and Self-Report. Emotion, 2010, 10(4): 587-592
[9]候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375-381.
[10][21]田丽丽,梁倩茗,周文静,等.高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校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1(3):129.
[11] Bandura A , Caprarag V , Barbaranelli C,et al. Role of affectiv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on diverse spheres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J]. Child Dev,2003,74( 3) : 769-782.
[12] Garanefski N,Teerds J,Kraajj V,et al.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J]. Per Ind Diff,2004,36( 2) : 267-276.
[13][16]黄时华,刘佩玲,张卫梁,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初中生应用中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2).
[15]窦凯,聂衍刚,王玉洁,等.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3,36(1):139-144.
[17]田学英,卢家楣.外倾个体何以有更多正性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35(3):631-635.
[18]李娜.Gross情绪调节模型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3):352.
[20]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J].应用心理学,2003,9(2):11-15.
[23]李中权,王力,张厚粲,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33(1):165-167.
[25]窦凯,聂衍刚,王玉洁,等.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
[2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8(3):448-452.
[28]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