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华
[摘 要] 初中数学某些知识点难以联系实际,抽象难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灵活应变,巧妙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实践和探索. 本文从数学学科特性和初中学生特点出发,重点介绍几种易于激发求知欲,唤起课堂活力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导入;课堂教学;初中数学
设悬设问,启动思维式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而开始. ”巧妙的悬疑和问题,能带着学生思考,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做到教学互动.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充满悬念的问题,会给学生以神秘感,进而产生排除疑难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使用设悬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就是通过对要讲解的新课知识提出适量的、与新课密切相关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带动课堂运行,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这是从角来判断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判断方法?”通过这样的提问,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思考方面,进而想到从三角形的边进行判断,但具体怎么判断又会形成新的疑惑,从而产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或者教师可以问:“你们还要用直角板来测量找三角形中还有没有直角,但我只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不用看到图形,也不用测量图形就能判断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接着请学生上台随意写出几组构成三角形的数字,并作出回答. 接着说:“老师说得对吗?老师是怎么从边的角度判断的?学好了这节课,你们也能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导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因疑而产生一种迫切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也就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旧带新,知识迁移式导入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 ”从对旧知识温习与巩固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新知识上,让内容衔接自然而不突兀,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不会因为陌生而感到恐惧和为难. 熟悉的东西,总会给以亲切感,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接触. 从这样的方式入手,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信心. 这种知识迁移式的导入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新的知识点都是在过去学过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入的,突出了各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表达方式、应用. 这样的复习学生朗朗上口,非常熟悉,并且很有兴致,这不但能让学生回顾习得的知识,也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收获”的喜悦,学生乐在其中. 然后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升级版——二次函数. 既然是升级版,那么肯定会有一些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通过这样的言语引导,会消去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从而自然地迁移到新知识上. 当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和热情时,教师可以先从定义入手进行比较. 因为二次函数内容较多,所以性质考究、图象构造等知识点可以从已学的定义入手,还可以通过与一次函数进行对比,带领学生去接触、比较、探究.
紧扣生活,应用情境式导入
刘国正先生谈到教学时说道:“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有些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太过深奥,不懂得怎么和生活相联系,或者觉得很多知识生活中用不着,因而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失去了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思考,从而机械地联系和记忆. 因此,将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融入现实生活中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创造,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生活让教学更具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圆”时,在进入正式课堂前,可先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圆的一些应用,如车轮、灯、杯口、时针,再根据这样的联系去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定理,把与之相关的概念与应用相对地写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会主动地举出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相对应的例子. 有了这样的生活铺垫,学生学习的指向性就会增强,学习也会变得轻松、高效.
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式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游戏活动是最能引发兴趣的一种,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方式之一. 游戏活动导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学生基于此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动脑推理等方式投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课堂中,设置游戏活动必须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关,不可无的放矢,不可长时间深入到游戏中,应适可而止,应根据内容需要做出调整,做到能放能收,也应不偏离服务于教学、辅助于学生学习的宗旨. 例如,在教学“概率初步”时,可先设计这样的游戏:让班级学生每人手中持不透明的小瓶子,瓶子里装着红、白比例不一但数量相等的小球. 在班级范围内,小球红、白比例一致,让学生每个人每次抽取一个小球,抽取后放回,连续抽取十次,记录下每次抽取的颜色. 通过学生汇报的小球颜色,猜测红、白球数量可能的差异. 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游戏后归纳总结,告诉学生游戏背后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这样的游戏活动导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有趣体验,还能激发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探索兴致.
巧用技术,借多媒体导入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课堂也不能落后,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这是最新形式的一种导入,与传统导入方法相比,更加多样化,更加现代化,更具冲击力,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借助这样开放的交互性平台,更好地发挥这一功能性强大的技术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填补了传统课堂上的许多不足,如它能帮助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加快教学节奏、呈现教学成果等. 可以说,在数学新课堂中,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巧妙地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也大有益处.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什么样的角边关系能构成全等三角形呢?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演示,这就会免去画图和换图的时间,且能清晰地比较图形、清楚地观察变化,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个内角完全相等的图形,是否就是全等三角形?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动画加以验证. 而且,在阐述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说明一个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尽管位置变了,但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定理时,都能通过动画的方式加以掩饰,不仅操作省时省力,而且效果直观、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