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摘要:文化传承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文化传承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是高校培养高新外语人才的迫切要求, 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往来的必要条件。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文化传承与英国文学教学中关系,并提出了英国文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传承的可能性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 英国文学 教学 关系
一、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文化传承是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应该说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向前推进, 越来越要求外语人才既要有娴熟的语言能力又要有得心应手的社会文化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就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源语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注重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当下尤其应将文化传承及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1.长期以来,文化传承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受到轻视和忽视,在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中还远未形成对语言文化信息的重视,更不用说敏感,因此可以说,要想达到新时期外语人才的要求,即既有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和认知能力。
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注意语法和发音规则, 只注重词汇的积累而不注重文化因素,不可能真正掌握该门外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是文化的载体, 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穷的文化信息,重视这些文化信息才有可能学好语言。因此,学习外语要同时了解和认识制约、影响此门语言的文化,了解该语言传播和运用的文化氛围,了解该民族文化的特异性;不了解这种民族特异性, 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语言。
3.学习外语的目的决定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因为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文化制约着人类的一切行为,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语言运用也不例外,它必定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外语教学中,如若仅传授外语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忽视文化的传递,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充其量也只能培养出一些语言知识娴熟、语言能力全面,却不能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的单一型外语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即使学好了这门语言,也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它。[1]
二、文化传承及其研究与英国文学教学的关系
文化传承及其研究是英国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使文化传承真正成为文学课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充分地发挥其文化解码与交流的作用,除了文学课教师在思想和观念上做出必要调整并在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外,加强文化研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化研究与英国文学研究的结合和相互借鉴使后者把英语文学作品的分析同社会、历史、文化制度、政治背景相结合,获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同时,多角度、多层面和注重政治批判的文化研究使传统的英国文学研究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开放的视野,扩大了文学研究的领域, 使其更具深度和广度。[2]在文学课教学中加强文化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文化研究能够将文学研究引向深入。传统的外国文学研究通常着眼于作品的历史背景, 或作家的生活经历,或作品的主题、结构、情节、人物、叙事视角、风格、意象、韵律、冲突等要素,或作品的语言技巧与风格,或作品的美学蕴涵,或以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读者对这些要素的解读与反应。这样的研究从文学要素的本身出发,立足于作家、作品、读者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他们与其所处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文学的规律及其本质,但却难以为文学提供宏观的文化图谱, 难以将文学实践纳入人类的大文化背景加以考察,难以从本体和发生的角度厘清文学思潮和流派产生的因缘与发展的脉络,作家创作变化的成因,以及作品的丰富内涵。文化研究却能从这些方面来推进外國文学的研究。
2.从文化视角研究英国文学,还因为英语文学如同其他文类一样,文化是其赖以生长发育的最接近的生态环境。探讨文学在特定时代、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生发和创新更能呈现文学的本质特征,有利于表现文学主题、意象、语言和风格的文化内涵。文化研究与英国文学研究的结合可以为文学文本的文化透视和文化提升创造条件。以开放的视野考察英国民族间乃至广大英语世界不同民族间文学的接触和影响,就不难看到其相互冲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各种情形,领悟出更多更丰富的文化意义。
3.文化研究能拓宽施教者和学习者的视野,将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从文学的内在要素延伸到文学的外部因素,诸如历史沿革、社会运动、政治体制、文化制度、思想潮流等等方面,并通过对文学内在要素与外部因素的影响研究,通过对文学内驱力及外驱力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以及对其背景的审读, 提高他们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文化感知力与审悟力,提高对英国文学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和文化的透视力与把捉力,从而提高其人文素质。
三、在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如何加强文化传承的可能性策略
1.注重文化传承信息的涉入。要编撰出以文化信息传递与解码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的英国文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变化更新。这套教材与传统模式之下的教材应有所不同。文学史的选材要以文化信息的含量、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主要文化观念以及价值形成的影响等因素为考量依据。
2.改变传统教学目标与模式。在教学内容有所改变的同时,教学目标与方式也应有所改变。既要将文化研究的内容贯穿于文学课的教学, 将文化传承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大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就不再只是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的辅助内容,文学史的介绍与学习应由辅助地位上升到与文本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该从发生学的角度去解释文学史,从文化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去解读作品,不再只是局限于语言、风格、主题、情节、结构、人物、意象、韵律等这些文学的内在要素,不再局限于文学文本本身,尤其是要将文学作品文化信息的解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3]
3.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试题库与课外辅助手段。一方面要坚持内、外并重,即上文所说的文学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并重, 将教、学双方的关注点引导到文学的整体。另一方面坚持评价标准的尽可能细化,要将文化传承与解读落实到作家创作实践研究和文本阅读之中,以避免大而化之的毛病。此外,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课外讨论网页, 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沟通,为课堂内外的信息交流,为围绕教学内容的思想磨砺和观点交锋提供平台, 以巩固课内教学效果。
总之,在英国文学教学中贯穿文化信息输入、文化传承是全面把握英国文学及其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者文化认知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外语人才的需要。因此,要使文化能够贯穿于英国文学课堂,无论是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者自身的文化审读力,都需要教育教学实践者和文学界研究者深入进行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黎明.我国英国文学课教学模式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2]刘平.试论文化学视阈下的英国文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3.
[3]李友军.文化信息与文化传承在英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