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霞 王淑荣
[摘要]目的:评估整形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方法:对1150例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围术期系列化护理,制定心理治疗计划。结果:1150例患者,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患者手术前紧张、焦虑感占58.65%,恐惧、怕疼痛占37%,依赖感占44.88%,忧郁占12.56%,其他占8.32%。1150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能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护士及时了解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能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配合手术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整形外科手术;焦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8-0875-03
整形外科患者術后康复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本身的影响,后者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应激源,不仅在生理上对患者造成创伤,而且在心理上造成患者的惧怕,这两方面都能够使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发生改变[1]。多数患者会产生惊疑、惶惑、焦躁心理,有的还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增快、心悸燥热、发冷等,影响手术治疗。为了减少甚至避免患者术前发生焦虑应激反应,自2011年6月开始,我科针对1150例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措施,调查分析患者心理症结所在,并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汇总,再加以解决方案的探讨和制定。并促使医护工作者用诚挚的言语、详尽的阐释、真诚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疏导和抚慰,这些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随访,显示心理护理的需要率和满意率都是100%。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0例,患者年龄35~55岁,平均43.6±6.8岁;以高中学历水平为分界线,以下的占324例,以上的占825例,有489例患者曾接受过麻醉或其他手术。将1150例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观察组,住院之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每组患者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并统计核算分数,作为基本数值。然后护理人员给予干预组患者心理护理至手术前日下午。最后将两组患者进行SAS、SDS及血压、心率的评估,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得出干预的结果。
1.2方式方法
1.2.1心理学调查方法:心理学调查以量表形式开展,使用的是Zung创制的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当患者完成量表之后,统计和计算方式是将两个量表20个项目的得分之和通过公式:Y=in+(1.25X)得出结果,也就是对1.25倍的粗分取整,得到标准分。
1.2.2心理学干预方法:干预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焦虑抑郁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有护理经验的工作者特别针对其诱因进行关注,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认知、示范脱敏、心理暗示等,有目的的了解手术后患者的切身体会和心理活动,从根本上了解消极情绪产生的缘由,对症解决。
1.2.3普遍心理问题:手术之前患者担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疼痛751例,主刀医生技术水平和手术预后情况364例,期望关怀照料167例,疾病性质125例,拒绝输血13例,经济负担8例,其余问题26例。也有12.4%的患者表示没有特别担心的问题。
1.2.4灵活运用交流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时,一方面要整理好仪表,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态度诚恳,要有必要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另一方面,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要自信肯定,合乎情理,使人信服。笔者从近期一份患者焦虑自评测试的单项统计发现,经历过术前一天心理护理的患者,其焦虑的程度有所改善。
2 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以及文化水平基本相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入院后手术前两组SAS、SDS标准记分可认为无差别(P>0.05);而在手术前一天干预组的SAS、SDS标准计显著降低;对照组则上升,结果两组形成了明显差别 (P<0.05);同样地,一开始无差异的血压、心率指标在手术前日也形成了差异,干预组血压降低16.7±6.8mmHg,心率减慢8.5±2.4bpm,对照组增高14.8±2.62mmHg,心率增快5.28±1.25bpm。
3 讨论
整形外科手术最容易造成的应激反应情绪就是焦虑,这种情绪会造成患者食欲不佳,睡眠质量下降,从而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特别是当患者的精神状态总是处在紧张情绪之中时,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功能会下降,机体中的儿茶酚胺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会因过度焦虑而上升[2]。根据加拿大生理学家Selge(1950)的研究,可以发现抗体形成过程能够被糖皮质激素阻断,使伤口恢复过程变慢,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也随之减少。这些生理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创口面受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术后恢复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降低,更加可能感染其他并发症[3]。
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常识的不断普及,使得就医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加,患者在整个就医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医务工作者积极予以疏导和解决。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模式也必须不断进步,需要将工作范围拓展至术前访问、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三个层次。利用言语和肢体动作向患者表达关心和爱护,积极帮助患者度过心理难关,敞开心扉,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通过减少甚至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手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3.1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4]:手术实行的前一天与患者积极沟通,与其交谈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的心理状态,并合理解释手术安排的缘由和安全性以及风险性。要激励患者自信地面对手术,与其同时将手术室内的情形描述给患者,使其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放松心态面对手术。如果必要的话,还需要通过对手术方案的肯定和详尽的描述获得家属的配合,共同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乐观的情绪与疾病斗争[5]。
3.2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4]:医护工作者在手术中的肢体动作,神态言语必须加以注意,因为严谨的态度可以向患者传递良好的信息。无论是手术台上还是手术台下的医护人员都要积极配合手术,保持室内的安静环境,轻取慢放,神态自如,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肆意谈论其病情和手术方案。从而使手术室的氛围良好轻松,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好的环境[6]。
3.3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很多经历了手术的患者最关心的就是手术是否成功,身体是否能够恢复,会不会给事业、家庭带来不便和负担。因此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患者有权利了解手术的效果是否良好,预后能达到何种水平,这些医护人员都不可刻意隐瞒。对于因为手术创伤而受疼痛折磨以及其它不适症状的患者,要予以安抚。积极随访,帮助患者完成康复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告知他们应该避免的行为,争取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7]。
经过精心护理,我科倡导的心理护理实践工作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不仅如此,护理团队也得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手术室以及病房的护理工作的优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实现现代化护理模式必不可少的。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道德情操,把握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根据病情的需要,适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面貌,并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24-246.
[2]卫生部护理中心组[M].心理学与护理.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8,169-204.
[3]梁宝勇,王凡,文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其时间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
[4]苏翠红,何林,刘云景.如何做好整形美容受术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9):1664-1645.
[4]徐爱华,刘亚楠.病人术前需求心理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2010,8(2):91.
[5]李文荣.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2010,8(7):182-183.
[6]魏振芹.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2010,8(8):110.
[收稿日期]2013-03-21 [修回日期]2013-04-22
编辑/贺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