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润新 隋长平
【摘 要】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Ⅰ粒子治疗肝脏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1例,年龄46岁至71岁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Ⅰ粒子植入术,31例中胃癌肝转移8例,大肠癌肝转移9例,肺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4例,胰腺癌肝转移1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计算出需要粒子数量, 采用CT引导,对31例肝转移瘤患者肿瘤内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采用18.5~27.6MBq活度的125Ⅰ粒子,相隔1.0~1.5cm均匀分布种植,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CT复查,根据肿瘤大小变化进行评价。结果:,1个月复查:CR1例,PR15例,NR14例,PD1例,有效率51.61 %;3个月复查:CR4例,PR18例,NR7例,PD2例,有效率为70.97 %。结论: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Ⅰ粒子植入术是一种治疗肝脏转移瘤肿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肝脏转移瘤
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提高,治疗肿瘤的各种新的方法不断的涌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以其微创、安全、使用范围广、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布源合理而疗效好等优点,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现将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我院采用自制体表定位器在多排CT引导下对31例不同原发病灶引发的肝脏转移瘤进行肿瘤内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疗效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1例,年龄46岁至7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患者在CT引導下进行肿瘤内125Ⅰ粒子植入术,31例中胃癌肝转移8例,大肠癌肝转移9例,肺癌肝转移8例,胰腺癌肝转移1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乳腺癌肝转移4例。均经过病理证实。
1.2 仪器设备①采用美国GE公司的Light speed 16多排CT机,②粒子植入器械:植入枪、植入针、探针及防护设备,③125Ⅰ粒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制造,粒子长4.5mm,直径0.8mm,外壳用钛金属封闭,每颗粒子活度为18.5~27.6MBq,半衰期59.6天,组织穿透能力约17mm,表面为钛合金包裹,粒子产生照射的有效期约为120天。
1.3 术前准备:常规做心电图,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术前可用镇静剂,必要时可用镇咳药物。根据术前近期CT片确定患者的体位,做定位片后对病灶区进行扫描,在病灶区域胸壁贴上专用定位纸或自制的定位器,然后对病灶区再次进行扫描,一般选择层厚2.5~5mm,间隔2.5~5mm,再对所有带病灶的图像行同屏多图显示。
1.4 制定粒子用量及最佳分布:先行CT扫描获得肿瘤情况,根据肿瘤大小算出需要125Ⅰ粒子的总数,粒子总数=(瘤体长+宽+高)厘米×18.5/3×每颗放射粒子活度[1],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粒子(27.6MBq),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粒子(18.5MBq)。粒子间距以10~15mm布源。根据病灶的情况制定周密合理的计划,根据计划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角度并逐一做好记录,然后退床。制定计划时应尽量保证路径要尽量避开肋骨、心脏大血管及支气管等,整个穿刺针应尽量保持与扫描平面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然后将床移至所选层面位置,做好进针点的体表标记。
1.5 手术操作:待麻醉完成后,由穿刺点迅速将穿刺针刺入肺肿瘤的靶点。发现进针路径与计划偏离,应及时调整。一般进行2~3次的调整,就能准确命中靶点,当CT扫描证实针尖到所定靶点时,拔出针蕊,按照计划经针鞘由远到近植入125Ⅰ粒子数颗至病灶内。手术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果肺部穿刺操作的同时应及时切换纵隔窗及肺窗,观察是否有出血和气胸,如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1.6 效果评价 在术后的1个月和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CT复查,根据肿瘤大小变化进行效果评价,判断的标准为:依据WHO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为肿瘤完全消失,CT检查仅见粒子影或伴少量索条影;部分缓解(PR)为肿瘤减小为治疗前的50%以内;无变化(NR),肿瘤缩小为治疗前的50%以内或增大小于25%;进展(PD),为肿瘤增大大于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
2 结果 本组的31例放射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治疗瘤体数量77个,粒子植入总数1039颗,每个瘤体植入125Ⅰ粒子数为5-56颗,平均为13.5颗。术后随访未见任何并发症;粒子植入术后1、3个月内进行CT复查。
2.1.1个月复查:CR1例,PR15例,NR14例,PD1例,有效率 51.61 %;3个月复查:CR4例,PR18例,NR7例,PD2例,有效率为70.97 %。
2.2 不良反应 治疗后的部分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或低热症状,经口服镇痛药或经抗炎治疗后均缓解。未出现急性放射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肝转移瘤很常见,通常情况下是单发的转移瘤能手术切除的,手术是首选的方法;如果不能手术的,需要化疗后重新评价手术指征[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肿瘤过大或多个转移瘤且较为分散,不适合手术切除,多次化疗效果不佳。还有就是放射治疗,由于肝脏是对放疗敏感器官,4 周内照射剂量超过35Gy,3--6周后就可能发生致死性肝炎,同时也可能造成周围器官的损伤,因此就限制了外照射对肝转移瘤的治疗。近几年兴起CT引导下的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技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①靶器官定位准确,不出血或少出血,基本无并发症;②连续低剂量率放射,它的半衰期长,为59.6天,有效时间达180~240天;③近距离治疗肿瘤,放射能量得到完全利用,对正常组织及周围器官损伤小,病人无痛苦;④特别适宜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和化疗无效的肿瘤;⑤与外科手术结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⑥与其他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有创伤小、恢复快,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脏器功能、生活质量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⑦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转移瘤与外照射相比有较好的疗效和更小的不良反应.[3-5]与外照射相比,放射源微型化、密封化,设备简单、对工作人员及患者基本不产生放射危害。
因為CT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清楚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用CT引导又可直接观察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能将穿刺针比较容易地到达指定部位,并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相邻的重要器官。放射粒子植入肿瘤,主要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链,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技术,此技术具有比传统外照射更多的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转移瘤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方法. 可直观地了解粒子植入针的位置,保证粒子正确植入,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方法。如果结合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应用,将使定位更准确、剂量分布更均匀、合理。
4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转移瘤,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好、治疗时间短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其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可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其疗效已经得到国际上的肯定。本组病例从近期疗效看,总有效率达70.97 %,它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尚飞,卢振盛, 普通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附25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7):518-519.
[2] Smith MD,Mccall JL,Systematic review of tumour number and outcome after radical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Br J Surg,2009,96:1101-1113.
[3] 林俊清,杨维竹,江 娜,等。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299-302.
[4] Kono Y,Kubota K,Mitsumoto T,et al.Scintigraphic detection of 125I seeds after permanent brachy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J].J Nucl Med,2008,49:541-545.
[5] Guo JH,Teng GJ,Zhu GY,et al.Self-expandable esophageal stent loaded with 125I: initial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J].Radiology,2008,247:57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