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瑛
一、 引导学生搜集寫作材料
1. 教观察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人、事、物的意识,我常常把学生组织起来,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人、事、物以及感兴趣的原因,并表扬说得好的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渐渐地学生会从身边的小事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写出有意义的内容来。学生有了观察的意识,还要有观察方法:首先,要教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事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示范;其次,教学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再次,要求学生培养观察习惯,进行主动观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发现、捕捉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
2. 教看书的方法。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看书。首先,给学生列出一些可以看的书名和篇名,内容要广泛,不能仅局限于名篇名著;其次,要求学生做到只要看书,就要用笔画画记记,摘录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甚至优美的片段,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砖石”;再次,告诉学生一遇到精彩的篇章、段落就要细读,品味文章的内涵,揣摩写作方法。
3. 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古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本积累本,随时记录下想记的东西,不管是观察到的,还是从书本中得到的,要及时整理,将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记载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库。
二、 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光有素材还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写作方法。第一个方面是从语文课本上获得良好的写作方法。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提炼一些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习作的真谛。比如,在教《石榴》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总结出如何写好水果或蔬菜的方法:第一,动用感官,认真观察。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滋味,用手摸。第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可以按照生长过程来写,也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第三,在习作最后,抒发对这种水果或蔬菜的喜爱之情。第二个方面是就某篇习作的具体指导,获得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教师利用习作教材的特点,充分地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习作。譬如,在指导《我的自画像》这篇习作时,我注重从两点入手指导:一要突出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在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捉住自己的特征——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来描写,如年龄、身高、体重、体型、性格、神态、兴趣爱好等,让人读后如见其人。二要详略得当。介绍自己各方面特点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最典型的特点详细描写,其余略写。
三、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掌握了写作方法,自然有了写作的愿望和兴趣,也就能写出好的习作来。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写作的愿望和兴趣呢?
1. 多多表扬。小学生特别喜欢教师的表扬,渴望得到认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教师点评时,要针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提出表扬,肯定他们在习作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可以让写得好的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习作,再给予讲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教育而且也有了成功感。还可以表扬学生习作中写得好的片段,或者某一句写得好的话,这样就扩大了受表扬的面,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再畏惧写作,鼓足他们乐于写作的勇气。
2. 把握写作的机遇。变换习作训练的形式。教师要做到两个结合——计划性习作和随机习作相结合、整篇习作和片段习作相结合。在平常的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好的写作机遇,如看到一幅适合写作的图画,班级或学校举行了某种活动,遇到某个节日等等,这都是写作的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时不要每次都强调写整篇,可以多多进行片段练习,只要每次都能抓住重点,扎实练习,做到练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
3. 习作修改的形式多样化。我要求学生写完习作后,要多读多改。多读是找一找语感,看句子是否通顺;多改是找连贯性,看前后句子是否连贯,找准确性,看所用的词语是否确当,看句子的表述是否恰当。当然,习作修改不能仅局限于学生自主修改和教师的卷批,还要采用多种的修改形式:① 让学生一对一修改,学生写好习作后,可以请同桌或前后的同学帮着改。② 小组合作修改,集大家的智慧为一人改。③ 增加面批的人数,教师要尽量对写作能力差一点学生的习作进行面批,让这些学生多一次得到写作的指点。④ 选择典型的例文,师生同批改,这样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作者单位: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