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容
【关键词】婴幼儿;皮内注射;消毒方法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92-02
随着生活环境、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婴幼儿作为直接的受害者,身体状况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病。家长的重视、各种医疗保险的完善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来门诊输液的患儿越来越多,因此做皮内实验的患儿也越来越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皮肤过于细嫩,使用酒精消毒时皮内实验的假阳性率非常高,护士在判断结果时难以抉择。本文旨在对一种新的可以降低皮内实验假阳性率的消毒方法进行研究,以避免其影响医生用药,减轻患儿痛苦,预防医疗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进行皮内实验的三岁以内的婴幼儿1084例,年龄为出生8天至三岁不等。其中男性581例,女性503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单日就诊的5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双日就诊的544例患儿设为实验组。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皮肤状况、用药、护士操作技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消毒方法(即75﹪的酒精消毒待干)进行皮内注射,而实验组采用新法进行消毒(即先用75﹪的酒精消毒,再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消毒部位待干后注射)。注射部位、皮试液浓度与剂量均相同,均使用1ml注射器(注射针头为4.5号)在前臂掌侧下段与腕横肌及皮肤纹理平行的方向注射[1]。20分钟后判断结果,局部如皮丘隆起,周围有痒感,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红晕大于1.5cm,或出现手足麻木、唇周及皮肤发痒、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判为阳性。如局部皮丘消失或缩小,无红晕及硬结,或者硬结直径小于1cm,红晕直径小于1.5cm,无痒感及其他全身症状则判为阴性。并对两组阳性患儿中无全身症状且判断可能为假阳性的患儿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方法参照第四版本科教材《基础护理学》,再次判断结果。结果判断方法同上。并继续观察皮试结果由假阳性经对照实验后改为阴性患儿使用抗生素有无过敏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比较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皮试结果阳性率见表1
将上述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X2=30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两组患儿在其他各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皮内实验,其阳性率明显不同。实验组的阳性率比对照组低得多。
比较两组患儿皮试结果疑似假阳性经对照实验后的阴性率即假阳性率见表2
经卡方检验得出X2=146.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实验组的阴性率也就是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3.1婴幼儿特殊的皮肤结构
婴幼儿皮肤细嫩而且菲薄,其表皮层的棘细胞只有2-3层,真皮层的组织也不成熟。虽然其外观平滑、纹理细腻,但是其皮肤韧性欠缺,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损伤。另外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皮肤其结缔组织含基质多,含水量相对成人而言也非常丰富,毛细血管多而脆弱,当其受到物理刺激时,表浅的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高,易于引起皮丘周围水肿及红晕直径扩大[2]。
3.2酒精的特点
酒精是一种可以使血管扩张的消毒剂,而且对于皮肤来说是一种刺激。当其作用于婴幼儿细嫩的皮肤时,其扩张血管和刺激皮肤的特点可以让婴幼儿的皮肤迅速、持久的发红。严重影响护士的结果判断,增加假阳性率。
3.3生理盐水的作用
生理盐水(0.9%Nacl)是一种无菌等渗液体,与人体的组织渗透压相近。在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后,用生理盐水擦拭消毒部位,可有效减轻酒精对皮肤的刺激,防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患儿更舒适,减少因疼痛刺激导致的哭吵,更有利于避免皮试假阳性的出现。
3.4有相关报道提出不消毒直接进行皮内实验可有效减低皮试阳性率[3]。本人认为不适合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因为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特别丰富,且注射时深度不容易控制。不消毒直接注射容易感染,且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4结论
4.1 使用常规消毒方法(即75﹪的酒精消毒待干)对三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皮内实验其假阳性率较高,影响护士判断结果,也影响医生用药,同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4.2 新方法(即先用75﹪的酒精消毒,再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消毒部位待干后注射)可有效降低三岁以内婴幼儿皮试的假阳性率,减少患儿反复做对照实验的痛苦,利于护士判断,节省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刘连杏,黄芸香,唐慕贞,等.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中的对比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29-30.
[2]周承富,赵美超,周碧琼,等.消毒液对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临床研究[J].川北医学院院报,1999,14(3):33-34.
[3]刘晓云,刘志慧.皮内实验皮肤不消毒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4(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