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3-04-29 00:44:03闫利萍王永斌高世霞
中外食品工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心理健康

闫利萍 王永斌 高世霞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指导学生学生正确面对困难,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树立职场信心,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食品专业 顶岗实习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60-04

高等教育经过连续15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食品工科专业眼下也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启动顶岗实习项目。所谓顶岗实习是指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学校培养人才、企业择录员工和学生就业历练提供很大平台,实现“三赢”良性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说,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笔者调研发现不少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顶岗实习质量,甚至严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笔者根据自身带队顶岗实习亲身经历和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状况,分析时下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1 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表现

1.1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尽管绝大数高校顶岗实习前做了大量宣传和动员教育工作,但不少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直接感受。即使部分学生刚开始时信心十足,进入公司实习后,整天面对10~12小时工作时间,而且大多实习岗位都是包装等重复简单工作,时间一长,不少学生往往认为无技术含量,趣味性差,滋生厌倦和逆反心理,如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缺乏认真工作态度,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就不做,不愿意加班,对工作缺乏热情等。

1.2 自我调整和耐挫性较差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后,往往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企业通常对实习学生经过暂短培训后就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一线,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迟到、早退、旷工和操作失误等直接跟薪水挂钩,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和行为上不适应,感觉自己受人管、被人冤、被教训受不了,部分实习学生(特别是出生于大中城市女学生)没过多久就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先后离开实习单位。

1.3 没有良好职业道德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一般给学生配一个企业指导老师或负责人,而这些企业指导老师或负责人绝大数都是拥有中学学历或以下的一线工人。不少实习学生心中始终放不下,觉得自己是个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向比自己学历低的人请教或学习,脸上无光,有失面子;有的认为自己在这样岗位上大材小用,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实习而已,认为爸妈已经替自己找好工作,现在实习只是混混日子,做的好不好都没有关系,以消极态度对待实习等。

1.4 频繁更换实习单位

食品专业隶属于“亦农亦工”行业。当前食品行业基层工人基本工资普遍偏低,劳动工作强度大。而大多数高职食品专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少部分同学早已把“读大学”与“跳龙门”划上等号,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高薪体面工作,对于自己前途和物质利益过于看重。而学生实习期薪酬往往很低,与他们憧憬的薪酬大相径庭。因此,一些学生产生妒忌怨恨等等心理问题,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打算,造成工作消极,有的学生借故某种理由过早辞职,更有少数者便不辞而别,给原实习单位和学校造成损失。

2 原因分析

2.1 学校方面分析

目前,国内绝大数高职院校积累了大量顶岗实习宝贵经验,能够基本保障顶岗实习开展进行。但不少高职院校只负责联系用人公司和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等少量事宜,然后“一推了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和生活环境、基本待遇、应得和实得收入等方面几乎不考虑、不关心。即使部分学校对顶岗实习安排了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只能一般是在暑假近2个月时间内蹲点带队指导,而开学这些指导老师又不得不返校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在余下实习期间内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心理问题等困难估计不足,通常让企业代为处理,这样往往使实习学生自身正当权益(如待遇)无法得到保障。更有甚者,极少数院校对用工企业甚至未做半点格查验和实地调研考察,统统全盘接受,忽视和隐藏学生提出的意见,导致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三者间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实习学生心理健康和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2.2 企业方面分析

一般而言,公司普遍追求利润最大化,很乐于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不愿与学生签订有法律意义的劳动协议,一旦学生进入公司实习,薪水上普遍采取“同工不同酬”,提供食宿条件差,甚至有的企业安排实习生与社会员工同住,很容易造成不少口角和矛盾,学生手机、钱财等贵重物品被偷事件时常发生,而对于在少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学校企业间很容易出现纠纷踢皮球现象等。无故罚款或拖欠实习生工资事件也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以学生实习表现不佳、责任心差为由拖欠甚至拒付工资,甚至有的主管素质差,实习生生病被说成故意装病,不准休假,还以旷工论处罚钱。以上诸多现象很容易引起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三者矛盾,严重影响实习学生心理健康和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2.3 学生自身方面分析

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内能够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比较出色地完成实习预期效果。但有部分同学,特别是来自中小城市和县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他们都是从家庭到学校的娇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情况,如工作生活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和工作补贴低等问题,而在顶岗实习中突然出现眼前,这些学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岗位工作,难免闹情绪、混日子或打退堂鼓,少数心理素质不高的学生稍遇挫折便消极颓废,甚至彷徨无措,加上人生地不熟,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容易酿成悲剧事件。

2.4 家长方面分析

现在实习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而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如有的家长得知孩子在实习时不顺利,遇到小问题的时候,不是询问具体情况,让勇敢面对,学生克服困难,而是一边让学生向实习单位辞职,一边亲自打电话给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学生身体不适等理由要求学生回家。有的家长一旦有薪金待遇比现有实习单位好的机会时,也会让学生马上辞职回家,不管所找的单位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符。有的家长自己帮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甚至让学生申请自主实习,不参加学校的顶岗实习。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对学生健康发展有不良影响。

3 几点建议

3.1 做好实习前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前,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指导老师、系领导等人员以及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全体实习生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做好顶岗实习宣传动员和“三观”教育(即金钱观、吃苦观、敬业观)教育、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和家长理解实施顶岗实习的目标、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引导和帮助他们对顶岗实习的必要性、意义和目的更深认识和理解,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找准自己定位,明确实习目标,端正实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后来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3.2 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规范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实行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形式。学校可以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学生顶岗实习须知》、《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试办法》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规范顶岗实习的工作程序,明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学校、学生、企业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指导和学习,保证顶岗实习有序地完成。

3.3 安排合适实习岗位

合适的实习岗位是保障顶岗实习取得实效的前提。然而,大多数企业因需求廉价劳动力而乐意接收实习生,但他们不太考虑顶岗实习的教学属性,误认为只要给学生安排一个有活干的岗位就行,比如,产品包装岗位、食品加料岗位、仓库看护人和办公室里打杂岗位等,这些临时工都能很快上手的岗位,作为长期顶岗实习岗位是不合适的。因此,企业分摊岗位前应对学生进行面试,并结合专业教师推荐意见,指导学生选择相对合适岗位。

3.4 加强联系,及时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一般而言实习前半月对学生来说是新鲜期,半月到一个月时为烦躁期,这时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因小问题离开实习岗位。针对这一现象,指导教师应不定期重点地走访一些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决,此外,指导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间要建立QQ群和飞信等沟通桥梁,便于及时指导和解决突发问题和困难。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定期通过电话、Q群和飞信等方式与学生及时交流和沟通,了解实习生思想动态,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督促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和自身安全,使学生顺利度过烦躁期,当坚持实习两个月后,学生就能过渡到适应期和熟悉期。

3.5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提高

用人企业希望员工(包括实习生在内)踏实肯干,敬业爱岗。实习生急需加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

(1)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目的是学习技术,并非真正打工。因而,教育学生不能以获取金钱为主要目的,不能以报酬高低作为选择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的最高标准,更不能根据报酬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工作表现,要求学生吃得苦、耐住寂寞,磨炼吃苦的意志和品质,为以后参加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质。

(2)提高抗挫能力和适应性;食品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比较辛苦,要想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过程情绪平稳并且快速适应,“挫折教育”必不可少。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要注重培养高职生对挫折的耐受性,可组织主题班会,组织报告会,学习成功人士对待挫折的态度;还可以用适度批评,举办各种竞赛等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的活动;倾听受挫学生诉说;通过这些途径锻炼高职生受挫承受力,培养坚强意志、克服困难毅力和提高适应能力。

(3)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在校教学和企业实习指导等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和观察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或障碍,教育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周围任何和事务,找到合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重新塑造自身形象,逐渐改善人际交往,直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需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广泛收集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让他们了解和看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苦干者,最容易得到同事尊重、受到领导赏识、事业上有较大发展的人员,教育学生生活自理,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扑下身、静下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磨炼滋生吃苦的意志和品质。

(5)建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与推荐录用制度;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是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和检验顶岗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考核可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等三者共同参与考核,主要侧重考察学工作表现、职业素质和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等,给出实习综合成绩,并明确指出是否给予推荐结论。实习单位可以根据学校给出推荐意见,综观其实习期间具体表现和业绩,确定与否录用结论,然后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对话以及签订就业协议等。如条件许可,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对能力突出学生,缩短试用期,加快晋职提升。

(6)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从事生产与服务,接受企业管理和考核,为企业创造了一定价值,形成了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的责权关系,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劳动合同纠纷、设备损坏、物料或产品损失、甚至人身伤亡等法律服务,指导学生应用法律,处理实习中经济赔偿法律责任纠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7)学生家长要主动支持和配合自家孩子顶岗实习;学生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家长要充分理解和支持学校有组织进行较大规模实习,而且在孩子实习期间内,主动配合、支持和鼓励自家孩子去企业实习,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去解决,在发现孩子中途出现开小差、逃跑等念头时,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孩子思想情况,同时要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这样将大大提高和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2012(2):181-182.

[2]石月皎,覃庆芳,卢彩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0(A01):283-285.

[3]王彩云.影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1-73.

[4]江津津,黎海彬,陈林,潘凤莲,韩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5(4):97-100.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20:06:18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00:40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59:19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