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伊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术后出现疼痛感的原因,并就其疼痛症状的控制及预防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取阶段性的治疗对比方法,第一阶段选取92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患,对其术后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依据构建出拔牙术前的难度评测模型,以便于制定出后期拔牙术后病患疼痛症状的临床干预规划。第二阶段选取110例下颌第三磨牙病患,在拔牙手术前就对其手术难度和可能引起病患疼痛症状的主要因素进行预测,并在术后疼痛症状出现时按照计划采取临床干涉,后期的临床护理中要加强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阶段的病患在性别、年龄、拔牙手术难度和手术用时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性突出。据第一阶段的统计资料可推断,拔牙手术的难度和手术用时与病患出现术后疼痛症状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关系影响较大的还有病患牙齿龋坏导致的感染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等因素。实施临床干预的第二阶段病患,其术后疼痛症状、严重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止痛药物的服用病例都要明显小于第一阶段的病患。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手术前,要结合手术难度的判断来确定在围手术期要给予何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为了减轻病患术后疼痛的症状,可以考虑实施个体预防,避免出现不当或过量用药的治疗失误。
【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手术;疼痛;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12-01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手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这是令病患最为苦恼的并发症状之一,术后引起疼痛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表现上从疼痛发作的时间间隔和疼痛程度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临床医学当下还没有对这方面给予太多的重视,缺乏相关案例的分析和判断,导致了术前预防和术后治疗技术的停滞。本文结合本院所接收的手术病患案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阶段性的治疗对比方法,第一阶段选取92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患,对其术后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依据构建出拔牙术前的难度评测模型,以便于制定出后期拔牙术后病患疼痛症状的临床干预规划。第二阶段选取110例下颌第三磨牙病患,在拔牙手术前就对其手术难度和可能引起病患疼痛症状的主要因素进行预测,并在术后疼痛症状出现时按照计划采取临床干涉,后期的临床护理中要加强治疗效果的观察。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的状况有多种,大多为第三磨牙、邻牙龋坏、冠周炎发作反复、颞合关节功能紊乱等原因所引起的。参与本次治疗调查的病患,排除了手术前两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急性炎症发作的情况,并保证病患无系统性疾病历史。两不同阶段病患的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前就对病患的性别、年龄、冠周炎发作状况以及抽烟习惯做了详细的询问记录,女性患者还记录了其月经周期;病患阻生牙和邻牙龋坏的前期检查记录,并对拔牙时间进行记录。
1.2手术难度的预测推断
凡接受治疗的病患都在手术进行前按照常规检查的原则用平行法拍摄了全口曲面断层片或牙片,结合X线片与术前的检查记录分析,对拔牙手术的难度进行预测推断。结合病患牙冠骨的阻挡、阻牙的生长方向、牙根的宽度和深度以及牙冠邻牙阻挡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情况较为复杂的可由医师联合确定手术方案。
1.3手术方法和疼痛评判
拔牙手术所使用的麻醉药品是2%计量的利多卡因,采取阻滞麻醉。若病患的牙齿已经处于完全萌出的状态,则可用牙挺挺松后用牙钳夹进行拔除;若萌出的牙齿不易挺松,则可以高速涡轮机裂钻采取分根处理以减小阻力或对牙冠进行切割后再进行拔除;牙齿若处于未完全萌出状态,则要保证其处于完全显露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拔除手术。手术进行中和术后进行冲洗的水都是无菌水,并注意口腔唾液和创面渗血要及时吸尽。手术结束后的当天及术后的1~4d,对病患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测其术后的疼痛状态,疼痛等级按1~10分计算,0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布洛芬胶囊可在病患感觉到中度疼痛时进行口服,但需要记录服药的数量;重度疼痛的病患则可在复诊检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
1.4围手术期间药物控制方案的制定
第一阶段的92例病患在手术完成后1h内口服甲硝锉和琥乙红霉素,服药3d,每天2次;第二阶段的110例病患则采取如下临床干预措施:1.不需要采取翻瓣去骨措施但手术难度较大的病患,术后要用含药氧化纤维纱布置入其后槽牙窝处;2.女性病患在月经期3周内施行巴牙手术的,术后需要将含药氧化纱布置于其后槽牙窝处;3.阻生牙或相邻第二磨牙出现了龋坏现象的病患,术后同样需要将含药氧化纱布置于其后槽牙窝处;4.需要采取翻瓣去骨的病患在术前1h内就口服甲硝唑和琥乙红霉素,局部麻醉时,按照5ml地塞米松加入4ml的利多卡因的比例进行手术麻醉;5.若不符合上述用药要求,则不需要对病患采取药物干预。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 以(X土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组间用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对第一阶段92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病患产生疼痛症状的分析得知,在手术完成后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疼痛症状的相关因素不完全类似,其中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难度与其症状的产生有最为直接的联系,其次疼痛症状的出现还与病患牙齿龋坏而引起的局部感染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等因素有关。第二阶段的病患在性别、年龄、抽烟习惯、冠周炎发作历史、牙齿龋坏、手术时间、手术难度以及月经周期等因素方面与第一阶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较性。在对第二阶段病患采取了临床干预后,其术后疼痛症状和药物服用数量相较于第一阶段的病患状况来说都有明显降低,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疼痛症状的减轻或消除是该临床治疗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中采取阶段对比的方法,对不同阶段的治疗对象进行了如上治疗分析比较,认为手术难度的预测和药物运用的合理在疼痛预防的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耀清.下颌第三磨牙拔牙创颊滑行瓣覆盖体会[J]. 广东牙病防治, 2012(02).
[2]高加意.2种局部用药方法预防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 2011(06).
[3]胡开进.微创拔牙技术[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