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庆
【摘 要】目的:分析软通道和硬通道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分别采用软通道术式和硬通道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肿量及GCS、SSS量表评分等。结果:硬通道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2.5%)、GCS评分(15.2±5.5)、SSS评分(46.1±9.4)明显高于软通道组(p <0.05);血肿量(6.8±1.0)ml明显低于软通道组,(p<0.012);结论:硬通道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清除颅内血肿,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硬通道;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之一,是因血压异常升高而导致脑实质出血的一类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1]。临床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恢复受损神经功能,而开颅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笔者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软通道术式和硬通道术式治疗,比较两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6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40-74岁(61.02±5.6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软通道组患者采用软通道术式治疗,即小切口微创穿刺进入颅内血肿部位,先部分抽吸血肿,然后穿刺部位置入引流管;硬通道组患者则采用硬通道术式治疗,即小切口微创穿刺进入颅内血肿部位后,有效粉碎颅内血肿并加以清除,再向血肿部位注入尿激酶及肝素等液化残存血肿,之后夹闭导管4-5h。
1.3 观察指标
测定手术治疗前后患者颅内血肿量;采用GCS昏迷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SSS脑卒中功能量表进评估神经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996年)[3]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为治愈、改善、好转及无效4级。有效率为治愈、改善、好转所点总例数比例。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5.0,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硬通道组患者治疗8例,改善15例,好转14例,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软通道组(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肿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硬通道组血肿量(6.8±1.0)ml明显低于软通道组,(p<0.012);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死亡率高达55%-60%;临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外科手术治疗可更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发生风险;近年来微创手术开始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和硬通道血肿清除术是最为常用术式。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颅内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但首次血肿清除量较少,且无法有效清除凝固性血肿;而硬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过程中先采用血肿粉碎器清除固态血肿,再行负压抽吸及液化剂彻底清除残存血肿,血肿彻底清除优势明显。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硬通道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软通道组,提示硬通道术式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软通道术式;软通道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GCS及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进一步说明硬通道术式在彻底清除血肿及恢复受损神经功能方面作用优于软通道术式。由此可见,相较软通道术式,硬通道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清除颅内血肿,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纠智松,彭玉平.脑内血肿手术治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 35(1):50- 51.
[2] 殷小平,张曼青.影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死亡和再出血的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3):86.
[3] 范洪庚.软通道与硬通道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1):1206-1208.
[4] 叶忠峰.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18):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