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友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其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必须从传统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是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与运用。
例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论语》中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句子。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若能引导孩子从已知扩充到未知,从旧知进入新知,无疑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一条“捷径”。新课伊始,教师可以从学生们已学习掌握的课文内容入手,既便于巩固已学的知识,克服遗忘,又能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以百倍的信心去学习新知,同时,亦符合教学的循序渐进之规律。
如,《理想》(流沙河)一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好!新学期第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可指名或集体背诵),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对了,“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就是作者所不断追求的“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共同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相信这首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心灵”。
再如,上《阿长与〈山海经〉》时,不妨这样导入: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们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在那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生答)对,她就是长妈妈,她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保姆阿长,可见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深厚。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真真切切地走近阿长,了解阿长。
例2: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追根究源,“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的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如果教师在导入时,能够非常巧妙地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有趣问题,便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时曾如此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悲剧呢?读完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再如,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语言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绝大多数时候是离不开语言的,此时此刻,我们就是在学习母语的课堂上。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自己的语言吗?它会告诉我们人类什么呢?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科学家竺可桢先生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三、优化教学措施,提高创新能力
改革语言教学,需要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优化教学措施,提高创新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解放他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学习和探究感兴趣有问题;要认真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从小“成功”中树立信心,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链接现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分析完愚公形象后,笔者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愚公?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哪些人中继续存在?”学生积极思维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愚公这个典型人物是作者取于现实生活,又经过艺术提炼,想象加工而成的,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兴奋中心,使其积极思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