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胜
比喻是写作上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兴趣的稳定性差,但可塑性大。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借助比喻的特性,把熟知的形象交给他们,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比喻理解课文
教学所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感受等,形成科学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借助比喻修辞手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文本产生出亲切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感性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形象的思维体验生活,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真正走进知识的海洋。
案例一:《 林海 》一课的导入。
师:读课题,说说本文的课题有什么特点?
生1:课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生2:课题把森林比作了大海。
师:这样的写法,使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茫茫森林,绿树参天,枝繁叶茂。
生4: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青松如同深蓝的海水,又像碧绿的翡翠;银色的白桦就像海边的浪花。
生5: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松涛的怒吼。
案例二:《 向命运挑战 》教学片段。
投影仪显示文中的句子:“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师:句中“正要开放的花朵”指什么?
生1:指霍金当时才17岁,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风华正茂。
生2:指霍金17岁就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前程似锦。
生3:指霍金年轻有为,生活如花儿般美好,前途如阳光一样灿烂!
师:那“严霜”又是指什么?
生4:指霍金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了,他的生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师:这样的比喻使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
生5: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霍金的不幸,内心充满了同情和惋惜。
师:请同学们用惋惜的语气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这两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改变了过去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轻思维能力训练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借助比喻激发联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借助比喻辨别词语
学启于思,思启于疑。任何人都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强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借助比喻引导他们积极思索,主动识字和辨别词语。
案例三:识字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武”,可作业交上来后,发现很多同学都写错了,知道哪儿错了吗?
生1:多加了一撇。
师:老师看了很心疼,甚至感到“触目惊心”。这一撇多像一把刀呀,一下砍在了练武的人的腿上,能不叫人心疼吗?(学生们恍然大悟,露出了羞愧的笑容)
生2:老师,我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记住“伐”字,砍伐不是需要刀吗?
生3:我还可以记住“巢”,你看下面是棵大树,中间的“曰”是鸟儿的住处,上面不就是鸟儿的一家三口吗?
生4:我还可以记住“馋”,下面的两点就像馋出来的两滴口水。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利用比喻帮助辨别词语。在小学阶段,“陆续”“连续”“继续”是学生最易混淆的词语,常常会用错。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单从词意上去区分,收效甚微,于是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陆续就像一串珍珠项链,表示时断时续;‘连续就像是流水,表示不间断;‘继续则如同电影的上下集,看完上集再接着看下集就用继续。”这样的比喻虽略显生涩,但效果却很好,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区分它们。
3.借助比喻品味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意境优美的比喻句灿若繁星。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缥缈,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清新,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鲜明。更不必说老舍、巴金、朱自清等巨匠的作品中呈现出的绮丽风光了。教材中的比喻句大多是文章的“题眼”或重点,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可以融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景之中,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 桂林山水 》一课,作者在写桂林山水特点的时候,用了许多比喻的写作手法,所以在学习山水特点的同时,还要重视句子的积累和训练。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哪些句子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你是如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体会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而且还能悟出遣词造句的妙处。在此基础上进行类似句式的拓展练习,学生在对待景物描写的习作上就有了一定的悟性。
又如《 匆匆 》一文中,有一句“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作者把自己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比作大海,突出了时间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形象的比喻把整个句子写活了。没有声音,可是读者却能听到声音;没有影子,读者却能看到影子。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品味的同时,可指导他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他们就能一下子进入到画面无声心中有声的氛围里去了。
总之,在比喻这一修辞的运用中,不能局限在比喻的结构、类型等常识的讲解和辨析,而应该侧重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使这一教学过程成为创造性的心智活动,让学生的个性与灵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用比喻,巧用比喻,便可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课堂上”。我想,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感情的世界,学生将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成长。
(作者单位:怀宁县振宁学校,安徽 怀宁,24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