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2013-04-29 00:44:03余雯
音乐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旋律创作

余雯

《歌曲写作》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一门音乐理论课程,也是唯一一门涉猎作曲技法领域的音乐理论必修课。课程讲授了歌曲创作技巧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歌曲创作和作品分析的能力。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为主,后者是以主要从事创作工作的音乐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不能照搬音乐院校的教学教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对象为主体,打破千篇一律的专业技法教学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展开教学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以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为出发点,总结几点关于《歌曲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旨在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教材的选择上应侧重歌曲分析内容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老师、企事业单位的一般文艺骨干,这就要求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歌曲创编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比如对各种体裁、题材歌曲的分析,以便适应以后的教学活动及其它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尤为关键。

很多《歌曲写作》教材多以“歌曲写作”、“歌曲创作”为书名、为中心展开,而以“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材不多。从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写作之前分析歌曲作品的过程,其实这对写作是很不利的。对歌词的分析,以及对于旋律各个要素的整体把握是歌曲写作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歌曲写作的过程应是以理性指导感性,如果不具备分析作品的能力,不掌握歌曲创作的规则章法,则写出的东西是空洞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教材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指导了该课程的教学教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笔者主张教材内容中应有系统的分析歌曲的部分。同时,结合一定的歌曲作品做深入地展开分析。只有在具备了分析歌曲的能力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深入展开写作歌曲。一味单纯地写作,而不知晓作品的结构等相关理论知识,这样的写作是单薄的,不具备深度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创新

1、加强歌词部分的教学

现在我们的歌曲创作通常之法是“依词谱曲”,即按照歌词进行旋律创作。学习歌曲写作就是怎样选择一首优秀的歌词。当然,如果能够创作歌词则更佳。而具备这种能力的前提,便是掌握一些基础的歌词常识,所以歌词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歌词的艺术特征、结构形式与旋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音乐的发展。如歌词的段式,在一般情况下,是旋律段落形式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让学生充分考虑到词曲间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因素,以便更完美地表现内容,塑造形象。并且,应积极鼓励学生创作歌词,在掌握了歌词基本的特点基础之上,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创编歌词的。我手写我心,他们会自然的把真情实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比用别人的歌词进行创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生可以结合地方的特色文化、校园的特色景点,创作出有地方风格和鲜明特点的词作。而教师应鼓励他们写校园的真实生活、地方的特色文化,而这类歌曲在我国创作歌曲中比比皆是。如歌曲《鼓浪屿之波》《珠穆朗玛》《太湖美》等均是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真实写照,当地景点、本地文化在歌曲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也获得了很好地反响,至今广为传唱。

2、重视歌曲主题的写作

歌曲的主题是乐曲的种子、乐曲的核心,一般处于作品的句首,以主题乐句的结构出现。在主题中,整首作品的情绪、风格、体裁等特征应鲜明地表现出来,是乐曲发展和结构的基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歌曲主题的写作,主题出来没有反复推敲,没有仔细看看旋律音调是否和歌词结合得很好,表现歌词内容。特别是旋律的调式风格是否与歌词合适。如歌词“老汉我今年七十八,大年三十挂年画”,这是一首有典型农村特点的歌词,旋律应该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调表现,不能写成一般城市歌曲风格。如果用大小调式去诠释,就会发现歌词和旋律风马牛不相及,注定了失败。若主题句没有把握好,后面的音调发展再流畅,整首作品也不可能写得成功。

歌词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创作何种风格的歌曲主题,地方本院校音乐专业鼓励学生选择、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词,而在旋律创作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用当地的特色音调进行写作。而在歌曲创作之前,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当地特色的民歌、器乐作品,提炼当地特色的典型音调。作为创作的音乐素材,为歌曲主题的写作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具有地方特色风格的歌曲作品非常具有生命力。如歌曲《珠穆朗玛》,歌词所指的是典型的西藏地区,在旋律的创作上,作曲家也是采用藏族民歌的音调,写出了一个韵味浓郁、简明深情的主题乐思,并成功地发展成了一首颂扬圣洁灵魂的颂歌。歌曲《太湖美》的歌词所指的是美丽的江南水域太湖,作曲家根据词作特指的地区,以苏州方言语音为旋律走势,从心中流淌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主导音调,旋律温婉流畅,极富地方特色。这些成功的作品,学生可以拿来借鉴模仿,从而写出类似的优秀作品。同时,这类歌曲的创作,也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地域文化,非常有意义。

3、多用“统一”的手法发展音乐

歌曲主题句完成之后,要用不同的旋律发展手法来将其进一步发展延续。

主题句是种子,应以主题句为核心,按照内容和形象表现的要求,从统一的整体出发,符合逻辑地多以“统一”的手法发展延续音乐。音乐的发展中,会不断渗入新的节奏和音调,但是始终不能忽视统一的因素。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多以声乐为主攻方向,钢琴基础较为薄弱,音乐理论较差。在写作过程中,应强调“统一”的手法,使他们在发展音乐时能较好地驾驭主题,写出简单、规范、符合逻辑的音乐作品。

歌曲主题的发展,千变万化。在“统一”的手法中,可以多用重复、模进、承递、再现、展开等进一步发展主题。特别是重复,它是提供产生旋律进行动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巩固音乐主题,深化音乐形象,积累情感、能量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学生在运用时最好驾驭的旋律发展手法,应该鼓励他们多用。音乐中的重复,可以是乐句间的重复,也可以是乐节、乐汇间的重复。可以是原样重复,也可以是变化重复,要视不同的音乐主题形式做不同的处理。而变化重复手法的使用频率相对更高一些,这些短周期、小变化的重复手法,不能低估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往往在不变中求变,在统一中创造对比感,能使本来较平淡的旋律顿时妙趣迭出,美感四溢。

模进在歌曲的发展手法中也用得相当频繁,它既能保持原形的节奏特点,又能保持原形旋法中音程关系的特点。相对重复手法,它能使旋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又不失与原形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力十分丰富。

总之,这些“统一”的手法是学生发展音乐主题的关键,只有在明确了要保留一些东西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谈发展,谈对比。一开始就对比而忽视了统一的做法是费力不讨好的,作品零乱、松散,毫无逻辑关系可言,作品的主题没有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调,在歌曲写作中应极力避免。

《歌曲写作》课程不同于其它音乐理论课,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实践性、创新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展科研创新能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更有效、更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值得从事该课程教学与科研的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旋律创作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一墙之隔》创作谈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