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母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013-04-29 23:58何洪珍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8期
关键词:母语语感词语

何洪珍

【摘 要】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语感之“感”与“美感”“乐感”之“感”同,只是所感的对象为“语”——言语。所谓“感”,往深里说,深不可测,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揭示出它的奥秘;往浅里说,感觉庶几近之。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任重道远。但随着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内化为一种语文素养,学生将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获得畅游文学海洋审美情趣。

【关键词】运用母语;培养语感

莫言《虚伪的教育》一文结尾这样写到:“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当我读到以上文字的时候,我很认同作者观点。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母语,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那什么是语感呢?王尚文先生有专著《语感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语感之“感”与“美感”“乐感”之“感”同,只是所感的对象为“语”——言语。所谓“感”,往深里说,深不可测,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揭示出它的奥秘;往浅里说,感觉庶几近之。感觉是人对具体可感的事物的内在反应能力,联结作为客体的对象与作为感觉主体的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全过程进行,它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严格的训练过程,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初步形成流畅诵读的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吟咏诵读是眼、口、耳、脑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吟诵中思考品味,会其义自现,人情明理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诵读,如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等。如《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诗人对乳母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感激之情;《醉翁亭记》中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让学生反复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体会意境,逐渐进人艺术境界之中。诵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除了老师范读,多媒体教读之外,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避免学生多读生厌。此外,还应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读什么,有所计划,从而使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得,经过诵读训练,促进学生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培养了语感能力,提高了阅读水平。另外,吟咏诵读还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

二、揣摩研究词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表现力较强的词语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以期唤起他人的关注。揣摩研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具有一定表现力的词语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

(一)揣摩研究动词、形容词。在众多的词语中,动词、形容词表现力最强。文章写得好,就是因为恰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地描写了父亲行动之艰难,爱子之心切。在教学中,反复推敲这些动词、形容词,让学生自己感悟,能达到训练语感,提高阅读水平的作用。

(二)揣摩研究表示颜色的词语。色彩是视觉现象的信号,它具有促进语言形象化,增强语言美感的效果。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研究这些词语,能增强文学作品中形象的感染力,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描写小山,通过对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画出了小山的秀美。教学中,让学生注意这些词语的应用,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容。

(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词语的感情色彩,即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这类词语可以表达出写者的爱。噌好恶,思想感情,透露出写者对人对事的评价和态度。有时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

三、分析研究句子,品味语言情趣,感知文学形象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是话要说的完整流畅,内容表达要清楚明白,并使语言运用有一定的分寸、情味和形象。

(一)从表现对象方面研究。从语言发出对象这个要求来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素养、思想和性格,不能用别人的话语来代替,这才叫准确。如《孔乙已》中孔乙已分茴香豆的场面“……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眼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先生将孔乙已的迂腐可笑描摹得穷形尽相,让这一人物活生生的站到我们眼前。

(二)从表现的划定范围方面研究。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说颇有争议,实际上诗人写的不是他站在一处看到的景象,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千里”正是指江南范围的广阔。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些句子进行研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任重道远。但随着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内化为一种语文素养,学生将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获得畅游文学海洋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母语语感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母语
找词语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母语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一枚词语一门静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