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宜
【摘 要】2013年初,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出版了她的新书《观念的水位》。此书是作者结合国内外时事发表的评论性文章的集合,语言活泼、睿智,带有启蒙意味。本文则是从思想内容、文学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观念的水位》一书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观念的水位》;刘瑜;思想启蒙
对于刘瑜的文字,总是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她写得太浅,缺乏学者应有的庄重高深;而有人认为她坦白诚实,在启蒙理想日益凋零的几天,她担起了读书人的责任。然而,作为一个对政治学知之甚少的人,我倒十分热衷于刘瑜的文章。她写的不是论文,毫不艰深,但在我们如今这个过分崇拜知识而对思想嗤之以鼻的文化氛围中,刘瑜的“肤浅”确是一剂清新良药。
拆开塑封,浏览目录,发现书中加上《自序》的75篇文章大多都似曾相似。如果一直追读她的博客,又看过《送你一颗子弹》,可以发现其实新东西并不多。当然,这些她已在《自序·春天里》报备了,但她又说,作为一个作者,还是希望自己各奔东西的文字能够有家可归,端正地码在一起,有‘小团圆的喜悦;另外念及自己当初写作时的辛苦,也希望它们配得上更持久的阅读,而不仅仅是“一次性消费”。记得她在新书发布时调侃说,如果文章都看过可以不买,可以去星巴克买杯咖啡。不过,我还是选择一边喝1块钱的矿泉水,一边重温刘瑜文字的“小团圆”。
书名“观念的水位”,出自《此处》部分的最后一篇同名文章。当初还不见这本书的时候就莫名觉得“肯定好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观念的水位,极具画面感。可是又纳闷,“观念”究竟为何物,还可以测量?平日里与人交流,心有戚戚焉或者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是观念是什么?读书看戏,心领神会心悦诚服或者反感骇异嗤之以鼻,不是观念是什么?旁观种种细碎思想的交手,网上网下,拍砖、约架、掌掴、扔菜刀……不是观念是什么?世间真要有一把观念的标尺就好了,逢人遇事便拿出来测一测,高下立判。若某位异见人士和自己不在一个水位上,好的,免谈!省去多少麻烦。而刘瑜的水位却不似这般简单粗暴的数学计算,她要对“国家之顽固”、“普通人之麻木”、“知识分子之矜骄”说不。我想,刘瑜能持续说不,除了她身为政治学学者的学术自觉,还在于她从现金国人观念转变上受到的鼓励。在国人水位参差的政治观念里,她看到了整体上的“水涨船高”,并因此持“审慎乐观”态度。她发现“公众的视力突然变好了”,“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变成问题了”。她认为这恰恰是国人“权利意识”和“问责意识”的觉醒。她坚信观念的力量不容小觑,因为“变革原因往往是意识形态静悄悄的解构与重构”。而观念的水位总有那么一天能积蓄到让船有反应。
基于这样的主旨,我们不难看出这本书的重点其实在于第一章《观念·此处》和第二章《观念·彼处》。所谓“此处”、“彼处”,其实就是“我们”、“他们”,即中国、外国。读完第一章,开始明白作者在《自序》中隐约流露出的小自信,“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不错,隔一段时间看一篇文章(博客也好,专栏也罢),和捧着一本书完整连贯地阅读,的确不是一码事儿。差异最明显之处便是她说的“重量和清晰度”的问题。也就是她在《贵族范儿》中所说的“如果现实进步太慢,一个思考真问题的人只能不断敲击同一堵墙,做个唠唠叨叨的‘祥林嫂”。
一直记得《没来的请举手》中的那个问题:“你知道谁谁谁吗?”简直可以问到很多人。不信?下次又有人在台上讴歌赞美、慷慨激昂、陶醉自得时,我们不妨问上一问。那句“不知道”的答案,实则指向了那个被遮蔽的世界里的人,就是刘瑜所言的“没来的人”。她说:“据说知识分三种——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如果想知道那些不知道的,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不要睡着。当然她也清楚这个告诫的微弱无力。她在《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里写道:“对于一些人,无知可以带来利益,对于另一些人,无知可以带来安全,对于还有一些人,无知则可以满足其意识形态的偏执。在这里,无知就象一块大肥肉,各路苍蝇、蚂蚁、豺狼可以蜂拥而至各取所需。”从这种“理性的无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与雷达里赫所言的“积极的不自由”的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人情愿不去了解极权本质的一切真相,不是害怕特务,而是害怕了解后带来的后果。
刘瑜也不是个做作的人。直接套《贵族范儿》里她引石康的话,“其实我们都知道,看洛克是根本不需要智力的”,我们也可以说“看刘瑜是不需要智力的”。也是这篇文章里她的话,“我眼里只有两种思考者——一种是思考真问题的,一种是思考伪问题的。坚持思考真问题,并坚持问题的答案不在其标新立异、而在于其合情合理,这就是我眼里的深刻。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候坚持简单即深刻。”“简单即深刻”,这不正是刘瑜自身的写照么?接下去那句“在陡峭的知识高峰面前坚持‘外婆都懂的常识感”,正是我想赞美她的话。她谈任何问题,再复杂的问题,都能一说就让人明白,因为她总往明白里说。读刘瑜,会明白很多自己本来就明白却自以为不明白的问题。《自序》中,她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这个意思,“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告诉他人他们所不知道的观念,事实上他只能告诉他人他们不知自己知道的观念”。以前看一个新闻,说清华有个学生读过她的文章之后,号召清华政治系的同学抵制刘瑜的课。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学领域的门外汉,她仔细观察世界的孜孜不倦,她总能把道理讲得简单明白的本事,她的好文笔和幽默机智,却扫尽了我从小到大上过的政治课在我心中累积的厚重阴霾——永远的不知所云。
下面谈谈她的好文笔。一直觉得,刘瑜作为一个研究政治学的人,她的文字风格跟学科背景实属不符,读《观念的水位》,你可以清晰感受到跟她脑瓜子如出一辙的奇妙多变,其中有轻快爽朗的幽默感,严肃局促的紧张感,字里行间夹枪带棒刻薄感,以及冷静温柔的诗情画意。如书中第四章的《琥珀之城》,读来简直有北岛的味道。“我的办公室有一个很大的窗户,对着一条小马路,小马路对面是一面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墙。夏天的时候,墙上阳光灿烂,叮咚作响,但从九月开始,太阳开始冬眠,缩回去的时间就越来越早。这样灰暗的冬天,与其说让人抑郁,不如说让人心慌,仿佛下楼的时候,窄窄的楼道上出现一个老太太,她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慢慢往下挪,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能跟在后面抓耳挠腮”。
在我看来,《观念的水位》确实是如今这喧嚣社会的启蒙读物。诚如刘瑜一直秉持的观点,启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功夫,它需要不断地重复,需要心灵的自觉,需要我们不断用阅读去警醒自己,“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从这个意义上看,刘瑜式的写作难能可贵,她甚至比龙应台更克制成熟,也更细腻、优雅。无疑我是欣赏刘瑜的,从《送你一颗子弹》开始,读她的每一本书我都觉得心旷神怡,并带着庆幸,心怀感激。
【参考文献】
[1]刘瑜.观念的水位[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刘瑜.送你一颗子弹[M].上海三联书店,2010.
[3]刘瑜的博客.凤凰网,http://blog.ifeng.com/332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