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荷昱
【摘 要】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广西三所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三大不规范现象。一是缺乏课本和规范的课程开发体系;二是采用举办社团和开展活动等不规范的方式开发;三是校本课程的时间被国家课程课时占用。最后本文针对这些不规范现象提出对策。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施;规范化
校本课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可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壮族主要聚居地,研究该地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研究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笔者不久前曾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市的A、B、C三所中学调研。其中A中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民办中学;B中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C中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中学。笔者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以对这三所中学校长深度访谈的方式。随后发现他们都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也出现了不规范现象:一是缺乏课本和规范的课程开发体系;二是采用举办社团和开展活动等不规范的方式开发;三是校本课程的时间被国家课程课时占用过多。最后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规范化
目前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歧义较大。王斌华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①任长松认为,“我理解的校本课程就是因地因校制宜开展课程与教学的实践。”②一般说来,校本课程既可以包含乡土性知识,也可以是地方性的特色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尤其表现为民族特色知识。本文中的“校本课程”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地方性知识,由本校领导和教师组成课题组搜集整理资料,开发适合富有本校教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现代汉语词典》中“规范”一词的含义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合乎规范或使合乎规范;“规范化”是指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我国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这些规定是校本课程规范化的政策基础。具体规定如下:①在教学目标上,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②在课时安排上,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占周总课时的20%一25%。③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地方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一18.6%,同时学校还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④
二、缺乏课本和规范的课程开发体系
三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否都能达到以上的规范化要求,校长们认为,首先是缺乏课本和规范的课程开发体系。A中校长说,“据我了解,广西的中学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校本课程的课本,包括我校,只有一些民族中学会讲授较多一些民族方面的内容。我校只能通过教师口授的方式,穿插进去一些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C中校长也表示,“学校也没有课本,而且学校和教师很难将校本课程当做课程来开发。如果要先将课程方案做好,交给专家审定,这很费时费力。没有印课本,原因是如果学校没拿课本去审核、并交给正规出版社来发行,是非法的。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没精力编写教材。”
针对目前C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C中校长谈到,“我校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两种。”他介绍到,目前拓展性课程都做得比较成熟。所谓的拓展是指,不会完全只教各个学科课本上的内容,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至于综合性的拓展课程,目前我校发展的思路是,将其系列化。这种拓展性课程大都实行嵌入式教学,就是在各种课程中或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嵌入有关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节省了教室和空间。比如把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部队教育系列化。同时这些综合性的拓展课程也很灵活,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来实现;而利用清明节来普及传统的节日文化。笔者看了这些学校的校本课程介绍,发现C中的艺术课程包括葫芦丝、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剪纸艺术等的内容,增加了少数民族艺术元素。C中研究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综合能力三个方面。A中在历史、地理、生物、音乐和美术课上,嵌入广西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比如美术课上,嵌入壮族,瑶族服饰上的元素进行讲授,音乐课程也嵌入壮族歌曲。
三、采用举办社团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发
关于学校是否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A中校长说,“有些课程会,有些不会。”尽管学科型拓展课程不会根据学生兴趣来调整,但是兴趣小组或者社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从而弥补了这种教学缺陷。比如该校举办文学社、摄影俱乐部、动漫社等各种业余兴趣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报名参加这些社团组织,学校组织具有相关特长的老师来社团指导。与此同时,学校邀请学者举办的各种兴趣讲座或学术讲座,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讲座的内容会考虑学生们需要。学生们举办的活动,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学生们可根据个人兴趣来申请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
四、国家课程耗时多影响校本课程实施
至于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能否保证,C中校长表示,“国家课程已经几乎占满了所有时间,校本和地方课程所占的时间只占10%左右。”B中校长说,“将国家课程的门数开齐、课时数开足都很难。至于校本课程,主要是放在课外时间来上。”A中校长说,“国家课程的开设一般有保障,但是校本课程的开设并没有硬性要求,所以不能保证课时。”
五、对校本课程规范化的建议
(一)学校应提高学校课程领导能力。要建立从校长到课程委员会的课程管理体系。要努力增加经费,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提升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建立校内外资源互补的资源开发体系,提高开发能力。今天,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十分不利。既有外国和国内主流文化的冲击,又有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的不自信。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一是学校教育的缺失;二是价值观念的影响;三是新技术发展的冲击;四是传统文化自身的变革;五是文化传承的主体选择。”⑤学校应更多地坚持利用壮乡文化等特色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社区和家长的教育作用,建立“家——校”结合的资源互动机制。
(三)保障课程教学的经费支出。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保障提供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经费的投入;二是保障购买和使用课程教材等资源的投入;三是保障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等。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01.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108.
[3]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47.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2000.
[5]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