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舟
【摘 要】针对当前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这些心理不健康行为的产生、影响和危害,探讨改善或克服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与对策。使每个中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有用之材。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生;素质,探讨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然而,人们关注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学业成绩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成长过程密切相关且又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些学校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常有发生。这些都与学生素质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加大学校、社会、家庭对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一、当代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不健康现象及分析
1、叛逆心理是当前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吃不得半点苦、受不得半点累,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二。学校老师过于主观主义,不因地制宜、不因材施教。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不与学生交流思想,脱离教育实际。所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叛逆心理。学生自身主观因素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三。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分辨能力弱、自制力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走向极端。凡事不考虑后果,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
2、学习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期望过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它造成有些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惧怕考试的心理,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有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成绩在短期内能大幅提高,有的则期望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又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违备自然客观规律的想法,却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于是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
3、人际关系不协调。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中学生大多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有的学生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学校二点一线。有的学生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自己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媒体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恋爱心理的不成熟。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重要的年龄阶段。从天真活泼的儿童期向逐渐成熟的青春期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的心理,为化解矛盾,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没有心理障碍。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既不会被颂扬、胜利冲昏头脑,也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征途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都要有良好的品质及人格修养,不断克服困难,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作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学生,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将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具体对策
1、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大多数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2、让教师成为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能“对症下药”,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构建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间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3、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生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爸妈那里学来的,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能否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绝不去做。(2)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重视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人格健全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让孩子去历炼,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关心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棍棒型的教育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在被爱与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就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和尊重他人。(4)给孩子合理定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能促进子女学习,只有建立在智力能力、学业水平、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合理期望才能起促进作用。家长们能根据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帮助其子女确定学习目标,升学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家长也应学会以平等、民主的身份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家长对子女有适度的期望,尊重子女意愿,平时与子女有良好的沟通。反对权威式的指责、嘲讽、甚至惩罚。(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与学校、班主任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不要袒护孩子,更不能拳脚相加。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遇到困难就想躲避、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要知难而上。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烦恼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2)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能实现的目标。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不要奢望自己短期内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
(3)劳逸结合,合理规划作息时间。不要一到晚上便大搞“夜战”到凌晨,结果早晨起床,头脑昏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效率低下。所以,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以便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5、正确认识早恋现象,建立起积极向上和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早恋是个青涩的苹果,此时是不成熟的,如果急于品尝,那么尝到的酸涩将要多于香甜。中学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谈情说爱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一旦发生挫折,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烦恼和痛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带来终身遗憾。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中学生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为他们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等,设法把他们的兴奋点和充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减少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虽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净化中学生成长的环境。
中学生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程还很长,要把握住青春年华做我们该做的事,不要轻易去爱,把爱珍藏在心底,把爱化作纯洁的同学友情。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建立正确的异性交往途径。
时代在发展,科学要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学业成绩优异,还需要心灵健康。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为祖国下一代的茁壮壮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娟,吴杨.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75-77.
[2]张玉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德育研究,2011(10):76-78.
[3]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王道俊,郭文.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