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 王海红 汪洪友
【摘 要】目的:对发生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68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行流产的68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相关指标。结果:异位妊娠与性伴侣个数、不孕史、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腹部手术、孕产史和妇科炎症以及文化程度等关联性较强(P<0.05),与婚姻状况、停经时间、初孕年龄等关联性较差(P<0.05)。不孕史、口服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妇科炎症以及孕产史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为多因素或者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为了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及道德教育,使妇科炎症和非意愿妊娠得到有效减少。
【关键词】异位妊娠;影响因素;对照分析
异位妊娠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急腹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异位妊娠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本次研究特就发生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68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阴道流血、腹痛以及长时间停经等,对全部患者进行后穹窿穿刺、盆腔超声以及β-hCG检查和进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刮宫、术后病理报告等,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年龄范围居于19~39周岁,年龄平均值为(29.1±5.4)岁,49例患者已婚,19例患者未婚。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手术流产或者药物流产的68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居于19~3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28.4±5.4)岁,42例患者已婚,26例患者未婚。两组患者婚姻状况、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信息调查,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初孕年龄等一般情况和异位妊娠史、不孕史、孕产史以及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妇科炎症、腹部手术、性伴侣数量等[1]。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 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比较,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比较 异位妊娠与性伴侣个数、吸烟史、异位妊娠史、不孕史、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以及腹部手术、孕产史和妇科炎症、文化程度等关联性较强(P<0.05),异位妊娠与婚姻状况、停经时间、初孕年龄等关联性较差(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是否异位
妊娠,自变量为性伴侣个数、异位妊娠史、不孕史、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以及腹部手术、孕产史和妇科炎症,对多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不显著变量逐个去除,5个主要危险因素被筛选出来,主要包括不孕史、口服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妇科炎症以及孕产手术史。
3 讨论
孕产史与异位妊娠呈正相关,随着剖宫产数量的不断上升以及药物流产、中期妊娠引产以及人工流产等各种终止妊娠方式和患者妊娠次数的不断增多,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手术进行过程中未做到操作的无菌性,妊娠物残留以及患者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均会加大炎症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剖宫产手术损伤、卵巢输卵管周围狭窄、粘连导致输卵管以及子宫内膜内的生理功能和正常结构受到破坏,加大异位妊娠发生率[3]。
各种宫腔操作、流产以及分娩等会破坏自然防御功能,导致大量病原体入侵并引发炎症反应。口服紧急避孕药以及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样属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紧急避孕药可能会使胚胎着床期发生改变,并且阻碍胚胎植入导致异位妊娠[4]。放置宫内节育器会减少输卵管黏膜纤毛和纤毛,形成复合纤毛,少量纤毛会发生轻度肿胀或者表面微纤毛化,对卵子的运送产生不良影响,无法顺利进入宫腔,引发异位妊娠[5]。存在不孕史的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远高于其他患者,异位妊娠与不孕症之间互为高危因素,随着不孕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也随之升高[6]。
为了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使意外妊娠次数得到有效减少;对终止妊娠方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保证操作的无菌性,降低术后或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孕期管理,降低手术产率,加强健康宣教及道德教育,丰富育龄妇女避孕保健知识[7]。
参考文献
[1]张春莲.引起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16):47-48.
[2]李菊枝.异位妊娠发生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204-205.
[3]王艳铭,朱艳.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662-664.
[4]刘军防,张巧玲,尚延慧等.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9-10.
[5]刘吉祥,陈健.异位妊娠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3560-3561.
[6]丁敏,李双兰.异位妊娠与药物流产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1492-1493.
[7]赵艳,田丽,秦保玲.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