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科学的育人观

2013-04-29 22:08刘金贾继山闭粤芬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可塑性成才培养目标

刘金 贾继山 闭粤芬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需要建立科学的育人观。在思想上坚持“三个相信”的育人理念,在实践中坚持“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培养目标,是当前高校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育人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育人观三个相信多个证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面对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队伍,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确立自己的育人理念,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山东万杰医学院在育人理念上推陈出新,总结出“三个相信”的育人理念,并确立“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培养目标,指导学院的各项管理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一、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向善的

“人性向善”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定位。善是一切社会普遍认同和需要的优秀品质。我们相信每个人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诚实守信的,都应该知道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眼下大学校园经常出现“自助售货摊”,对外的反响很好。其实,这是对人本质善良的见证,是人人之间诚实互信的见证。当你相信别人时,别人才能相信你。

二、 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塑的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不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古人明确了人的可塑性。

人是可塑的。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可塑性其实是指人的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指的是神经系统改变自身结构以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中包括神经组织的正常发展和成熟,新技能的获得,以及在神经系统受损、感觉能力被剥夺后的代偿等。

神经可塑性分为两个阶段:发育可塑性与成年期可塑性。在脑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上,它对经验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对塑造未发育成熟的脑的功能性特征,经验的影响力通常特别大,反之则影响力小。

传统观点认为,一旦脑发育完全(在青春期结束时),其由经验所塑造或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就大大受到限制。然而这种观点近年来被推翻了,即认为“成年期可塑性”是存在的。有研究表明,体感、视觉和听觉皮层一直到成年期都具有很好的重组能力。

三、 相信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才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人人皆可成才,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内容分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古人对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化的表述。

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相互独立的八大智能,即“语言文字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旋律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人际关系智力”。

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个体。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智力组成及结构,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

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正确分析受教育者的智力优劣,扬长补短,培养适应某一或某些领域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四、 注意育人观的错误倾向

注意“向善”必然“行善”的错误倾向。人本向善,但不能说人人都能“行善”。由于后天环境的、社会的影响,出现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大家对是否需要行善产生顾虑和分歧。为此,社会需要发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高校校园更要成为培植高尚道德的土壤。

注意“可塑”必然“成才”的错误倾向。可塑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但是,目标不明确,方向不统一,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的研修,在某一智力领域,就难有突破,形成自己的特长或能力,成才的水平或规格就大打折扣。这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要避免成为“样样行、样样不精”的平庸之才。

五、坚持“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目标培养

进入大学,作为学生,选择了一个专业,那就围绕自己的专业学习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在相应领域有所突破,力求精益求精;做为教育者,应该有效检测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扬长补短,围绕培养目标的大方向开展工作。为培养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另一方面,既然人有可强化和开发的八大智能领域,在保证学生的核心培养目标的同时,也不可消磨其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需充分挖掘开发,培养其能力和特长,使之成为不同方面的人才。

我院制定多元化的评定方案。在德、智、体、美、劳等几个领域推行多元化的特长生评定方案。在德育方面有优秀党团员、优秀志愿者、遵纪守法标兵、助人为乐标兵等;在智育方面有专业证书考试、智力竞赛、发明创新、论文发表等;在体育方面有各种文体竞赛;美育方面有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宿舍管理等;劳动方面有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通过合理的评定,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体现个人在不同方面的进步和价值。

几年来,在“三个相信”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从校园内部看,破坏公物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夜不归宿的人少了,上课出勤率高了,文化课考试及格率高了,就业率高了,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英俊. 儿童发展的神经可塑性及教育启示.幼儿教育,2010第10期.

[2] 陈爱国,颜军,殷恒. 运动与脑的可塑性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 体育与科学,2011.

[3] 钱文忠.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0.

[4] 加德纳. 加德纳和多元智能理论.计算机教材 .[

猜你喜欢
可塑性成才培养目标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