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探究

2013-04-29 00:44祝培培
职业时空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高职院校探究

祝培培

摘要: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开展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学生评价内涵、评价思路、评价组成及教师的作用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探究

一、学生评价综述

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在相应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相应的标准,运用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1]。国内外有关学生评价主要有三种:真实性学生评价、多元化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后者是现阶段国内教育界所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2]

“真实性评价”一词最早由威金斯(Grant Wiggins)在1989年提出,认为不仅要考查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设定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作为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任务都是真实工作情景中实际工作环节的再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考察学生。[2]

多元化学生评价,其理论来源于多元智能理论,指由多种主体参与、依据多重评价标准、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结果进行判断和评定的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评价主体多样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其次,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开卷测试法、档案袋法、家访法、学生自评互评法等。再次,课程成绩仅是评价的一部分,还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第四,评价结果的反馈以描述性的解释为主。[3]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教师运用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收集学生学习表现信息,判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程度,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范式。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正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最终目标和追求。

真实性评价的理念与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念相一致,比如: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价内容全面等,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到学生评价中。

二、高职学生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却不高。一方面,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量毕业生就业难。针对这种矛盾,高职院校已开始从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但是对学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生评价却重视不够,仍侧重单一的课程评价,得不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因而,开展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能客观地、整体地反映学生整体能力的评价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注重专业能力评价,忽视基本素养评价

从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实践看,人们普遍只重视专业课程,对公共课重视不够,因而专业课多设为必修课、核心课程,而公共课很少设为核心课程,且许多公共课以考查为主,基本上是课程结束时,学生成绩全部合格。因而在学生评价上,注重专业能力评价,忽视基本素养评价。

(二)注重课程评价,忽视日常行为评价

从现有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实践看,基本上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评价为主,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很少计入其学业成绩。尽管有的院校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多是将其作为评定奖助学金的依据,并没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评价依据。

(三)评价主体方法单一

从现有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实践看,评价主体以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评价方法多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尽管有些课程也对技能进行考核,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技能考核标准及学生班级人数太多而无法落到实处。

三、高职学生评价改进的思路和内容

(一)评价思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国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高职学生需具备交流表达、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能力、数字运算、外语应用、解决问题、创新革新、自我提高等八种普适性能力。要想对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评价必须涵盖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不仅包含专业能力,也要包括个人综合素质。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5],学生职业能力分为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其中从业能力主要指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关键能力是从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同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按照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借鉴德国职业教育[5]对学生的评价模式,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色,我们可把高职学生评价分为专业能力评价及基本素养评价。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学生的从业能力,即胜任岗位职业工作的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基本素养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学习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国家或学校要求的基本素养,属于公共素养或普适性素养,它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结合相关要求,基本素养可分为大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信息处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数字运算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二)评价设计

1.专业能力评价[6]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具体地讲,专业知识是与具体职业活动任务相关的技术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是技能获得的基础和前提。专业技能是学生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需具备的操作技能。专业态度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就是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因而专业能力的评价原则上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以各种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达标为辅。

2.基本素养评价[7]

按照高职院校开设课程及学生学习活动规律,采用KPI关键要素方法确定了基本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表。

表1 基本素养评价

四、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评价理念的更新(如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也变得多元化了。学生、学生家长、企业代表也逐渐参与到评价中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要保证学生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就必须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和责任。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与现代教学体系相匹配的评价方法的能力。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课程内容的测试、标准参照测试、表现性评价、课程作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调查表等,教师需要熟悉每种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中来。

其次,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开发评价方法。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见得都适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新的评价方法,或者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

再次,无论是采取哪种评价方法,教师都要能准确无误地解释、说明评价结果。任何评价都是有反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教师要能明白无误地解释说明评价结果,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第四,教师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来分析学生个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教师应就评价结果与学生、家长、企业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评价结果需要有效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否则评价结果就等于废弃。

五、结 语

目前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主要集中于专业能力评价的研究,系统评价较少,因而,缺乏对高职学生整体能力的整体思考和架构,不利于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的探索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学生评价.[2013.02.26].http://baike.baidu.com/view/151710.htm.

[2] 俎媛媛.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3):20-22.

[3] 赵春萍.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3.02.26].http://www.moe.gov.cn/.

[5] 王成荣.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1):41-43.

[6] 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7] 崔奎勇.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业时空,2012,(6):35-37.

The Student Assessment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Pei-pei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are educational values, the nature of student assessment, the thinking method,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around student assessment. And it prefers to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assessment;research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高职院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