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3-04-29 00:44何世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高校辅导员思考

何世雄

摘 要:专业化是现代职业发展的潮流,同样也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是,辅导员面临的自身发展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且有效的解决。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各种挑战、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12-02

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辅导员的数量,特别是专职辅导员的比例有了大幅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背景、人员结构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专业化发展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职能已不仅仅是人才的培养,大学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的学科教师已不能像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教书与育人并重,而是转向为以自我的学术为中心,时间和精力都耗在自己的学术课题和科学研究上,无暇像以前那样顾及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教书与育人的矛盾渐渐突出。如此一来,学术研究事务与学生事务的分离以及学生事务工作的专业化就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同时,随着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取代了传统大学的精英化教育,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学生生源复杂化以及学生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服务,学生事务工作日益复杂、精细。学生事务管理的专门人员不断增加,并开始沿着学术化与专业化的轨迹向前发展。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其专业化程度也渐渐成为衡量学生事务工作是否成熟的标志。

1.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有力、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同时,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各种文化相互交织融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气息与时代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些都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引导大学生积极、快乐、健康的成长和成才。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目前,我国的学生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它离成熟的专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从业人员,辅导员的专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辅导员专业化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应该包括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发展和辅导员个体专业化发展。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一般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有清晰的自我角色意识和明确的角色定位,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工作性质、专业要求、行为准则、角色地位,并且愿意为做好这项工作而积极主动学习和参加培训,要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二是要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品质,增强专业影响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不断渗透和伴随着辅导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心理以及职业信念、价值追求等的形成、成熟。总之,辅导员专业化既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辅导员职业群体专业化和辅导员职业个体专业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总体内涵。

3 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时期,还有很多高校对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各高校间对辅导员政策落实力度不一,工作合力形成水平不一,高校间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同时,在高校自主办学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科研和教学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主旋律,辅导员从事的学生事务工作往往被边缘化。在笔者进行的专项调查中,有很多一线的辅导员在受访中指出“领导不重视、没有经费基础”,辅导员晋升、培训、评职称等等“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有的高校还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事务员、保姆”,实际上,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在重要程度上远不能与学校的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相提并论,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弱化了。可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辅导员自身发展渠道不够通畅,发展方向不明确,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3.2 辅导员实际工作职责不明确,地位认识模糊,工作内容繁重

近年来,从国家的文件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应该定位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任教师,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但是,辅导员实际上还承担了本职工作以外工作。由于辅导员都是隶属学校某个院系,当该院系人员不足时,辅导员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务工作甚至是教学任务。有些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素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到位,将辅导员当成普通行政事务的岗位,把其作为一般的行政人员使用,成为院系或者业务部门的“办事员、勤务兵”。这种片面地强调辅导员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做法,严重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当中的育人功能,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被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所占据,使得辅导员疏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说对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严重制约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客观上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辅导员数量配备比列不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数量还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配备比例还不高,高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相对而言,重点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础较好,政策和待遇落实力度较大;成人高校、民办高校以及其他院校基础较薄弱,政策和待遇落实的难度较大。据一项调查显示,有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到了1∶130,1∶150,但也有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为1∶300,1∶350,甚至更低。同时,有些高校在教职工编制问题上不重视辅导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辅导员队伍配备造成了不利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不足,缺编制,导致很多辅导员早超负荷工作,既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又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3.4 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学位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仍旧缓慢,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高、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成长环境、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气息与时代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目前,高校中的辅导员有较大部分来自留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他们一般都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无实践经验,又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社会学科和教育管理学科方面的功底不够,使得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

3.5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主要是指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辅导员的流动性强。一直以来,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辅导员队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激励等有效机制,导致辅导员在业内看不到自己的职业高峰,不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辅导员长期被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许多人将其作为一种过渡或者是跳板,以便今后有机会转为学科教师或者是进入学校的其他部门和岗位,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种长期的职业来看待,辅导员队伍难以形成结构合理的骨干队伍。同时,兼职辅导员所占的比例依然较大、工作任务繁重、收入水平相对低下等因素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大。

4 关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4.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又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因此,我们必须抛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空喊、学校偷懒、学生反感”等已有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和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造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4.2 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

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科教师、科研人员相比,由于其独特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角色以及工作职责特点,尚未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在高校中的地位也相对处于弱势。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强化角色意识,其着力点就在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社会化转变的促进者,是学生需求与学生成长的研究者,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强化角色意识的基础上,辅导员还必须坚持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不能满足于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更不能满足与做一名称职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专业品味,成为专业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4.3 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而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辅导员内在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丰富、演进,从一名“职业人”发展成为“专业人”的发展过程。因此,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辅导员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学、社会学、社会热点等等。同时,在学生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就一般技能而言,辅导员应该具备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心里指导、工作规划、语言表达、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文字写作、就业指导等等;特殊技能主要是辅导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化解风险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等等。

4.4 建立完善机制,坚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选聘辅导员要坚持“高进”原则,从源头抓起,把好“入口关”。二是建立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逐步建立以上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为重点,以高等学校举办的日常培训为主体,上岗培训、专题培训、日常培训相互补充,学位进修、科学研究、专题考察、交流研讨相互结合,多形式、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三是建立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利用较为系统的指标、方法、原理,测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辅导员很多工作无法量化的实际,注重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辅导员进行考评。四是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坚持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发展前景激励、忧患激励等方式相结合,使辅导员工作有激情,有“干头”和“奔头”。五是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既要保证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根据各学校自身的实际,建立符合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把政策落实具体化,保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5 结语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当今职业发展的潮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广大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追求。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既是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各种挑战、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 张光宇.高校辅导员现状与职业化建设构想[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9(3):80-82.

[4] 田巧玲.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J].管理学家,2010(11).

[5] 唐文红.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7-88.

[6] 熊芳.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11(5):75-77.

猜你喜欢
专业化发展高校辅导员思考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