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摘要:如何促使一般性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使用、备教材转备学生的做法、重视师生互动的预设性、如何博采众家之长四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以供为如何备好课,或怎样更好的备课而烦恼的一线教师和同仁们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 有效备课 思维导图
“有效教学”的理念正在课堂日益被强化,教学有没有效益不在从教师一方做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有没有真正弄懂,收益有多少。因此,课程改革对“有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备课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那么,如何促使一般性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下面,我就从自身的一些从教经验,谈谈几点做法。
一、对“有效备课”的理解
有效的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根据有效备课的理念,我们在备课时,既要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双边动态活动的有效开展,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的思维逻辑性,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也要重视在备课时,不要太依赖教参,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进行有效问题的预设。
二、有效备课的几点做法
有效备课是一个结构化的行动过程,教师要遵循有利于体现有效备课行动理念的具体要求和总则。我是从以下4个方面做的:
1. 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教学思路
思维导图大多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图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帮助教师提升思考技巧,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如一堂《文档及字符的基本操作》的游戏化课堂教学的思维导图(如图1),可以让你轻轻松松理清思路,把握好教学环节:
《文档及字符的基本操作》的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可以让我们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教学,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从而让我们的教学更严谨,富有逻辑性。
2.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在备课的重心上,将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在解读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情况下,处处要体现尊重学生,从学生角度想问题,从学习目的想问题,学是为了用。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处处体现中职教育的重视技能提升的特点。如在《多媒体的编辑》的备课中,在处理图像、音视频的软件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软件,提倡“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软件。在教学设计上,以“运动会剪辑的制作”,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在任务设置上,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基础任务,又有以“想一想”、“试一试”形式的提高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有所发挥。在给学生操作任务的帮助上,综合考虑学情,简单的图像处理、视频合成给以图片提示;音视频处理上学生有难度的,给以视频帮助,落实难点。在教学内容拓展上,达成教学目标后,可以以“婚礼片头欣赏”这样一个搞笑视频,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拓展。
3.注重课堂师生互动性的预设
有效备课需要精心预设,只有课前独特的成功预设,才可能有课堂精彩的动态生成。预设问题前,可以在课前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形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式的、小组活动交流等,在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预设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几个任务,这样的任务安排,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在任务落实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又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度作为考虑的重点问题。如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的教学备课中,在如何配置一台电脑的问题上,可以采用学生互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分组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市场调查和在课中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部件的性能指标,掌握配置要领。在完成电脑配置单后,邀请小组代表,以小窗口演示,介绍配置心得和要领,让组员和其他同学做补充。教师以全屏总结性的方式,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电脑配置的几个点。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让学生知道“如何配置电脑”,却不能让学生明白“学了知识有什么用”,对“如何才能配置一台真正适合自己的电脑”,还存有不少疑问。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预设问题中,设计一个实战操作。我是这样预设的:个人家用电脑(office学习)、电脑影视制作(3DMAX、会声会影等)、企业(公司)办公电脑(办公自动化应用),需配置外设(打印机、扫描仪等)的几款电脑配置,让学生再次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学习,配置电脑,小组代表交流配置原则和心得。从而得以展示、互评,师生有效互动,更好地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战经验。
4.虚心请教,博采众家之长
俗话说的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教师备课,要博采众家之长。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课堂教学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这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一是参考他人本课的资料或教参;二、对本节课进行试上课,磨课,借鉴听课老师对本课的评价和修改建议,进行二次备课。本人的备课经验告诉,要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备课之前,最好先独立思考,“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这些问题,先吃透教材,独立备课,而后再参考他人教学资料,取长补短,以免“先入为主”,落了俗套。
此外,有效备课,我觉得课后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总之,在备课行动中,教师要处处有有效备课行动理念,敢于挑战传统理念,勇于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做到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就是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