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 梁婷
【摘要】传统家园工作评价存在注重静态结果和等级评定的倾向。本文借鉴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理论,提出了家园工作中要倡导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理念,即要重视对从家园互动教育目标设定、家园教育资源使用、家园互动活动安排到效果显示的全过程实施动态评价,并对这一全新评价体系的显著特点及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家园互动;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80-04
【作者简介】俞文,(1968-),女,江西玉山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梁婷(1981-),女,山东莱阳人,武汉市直属机关育才二园保教助理,小学高级教师。
一、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家园互动与绩效评价
所谓互动(interaction)是指两个不同主体间相互的行动、行为,它强调的是两个主体之间通过沟通达到的彼此在心理上和行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家园互动在国外也称 “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teacher collaboration)”或“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 )”。在我国,陈鹤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家园共育的思想。他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个方面能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绩效”一词源于英文的Performance,原意是性能、能力、成绩、工作成果等。在西方心理学中,绩效是指与内在心理相对的外部行为表现。而绩效评价(Performance Appraisal,PA),在管理领域主要是指定期考察和评价个人或小组工作业绩的—种正式制度。也有人将工作潜力的考察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绩效评价的对象一般是单位员工,考评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实现单位的业绩目标,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工作的成就感。
(二)家园互动绩效评价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人们也在各种场合谈论着教育绩效。然而对于家园互动管理中绩效的内涵是什么,目前的研究文献尚处于空白状态。考虑到当今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多样的趋势,借鉴心理学和管理学及有关教育评价理论,我们认为家园互动绩效是家园共育综合效果的诸多反映,即在家园互动目标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生源状况的现实情况、家长满意状况、幼儿园内部管理流程安排以及教职工学习、创新与成长等情况的综合反映。而家园互动绩效评价,就是对这诸多方面的综合业绩评价,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对家园互动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评价
这里的教育资源并非仅指用于家园互动过程的教育设备和幼儿活动的材料,而是涵盖了能帮助孩子、家长及教职员工有效互动的一切资源,如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与此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为实现某一家园共育目标,互动者有哪些因地制宜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互动者配置教育资源的经济效益如何;互动者是否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某些教育资源(如家长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和实践教育基地资源等);互动者是否适度地利用了某些教育资源(如幼儿时间资源、课程资源、教育设备利用率等);互动者是否尽可能地避免了教育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互动者在教育资源储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合理地开发了新的教育资源等。
2. 对幼儿园生源状况的评价
这里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源状况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园总体目标的要求,是否达到了幼儿园投资方的要求。典型的指标有:生源饱和率、生源流失率、幼儿园资产利用率、教育成本降低率、现金流量净额等等。
3. 对幼儿园内部管理流程的评价
在家园互动管理中,幼儿园内部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其具体的指标包括:保教工作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安全工作达标率等。有时看似教育效果基本相同,但由于活动设计的互动流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附加效应。如每年幼儿园的“六一”儿童节的表演活动,有些幼儿园设计的家园互动活动让孩子、家长和教职工对节日活动乐此不疲;而有些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则让互动者对节日活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对幼儿园内部流程及其实施步骤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做出评价,应是家园互动绩效评价中的主要内容。
4. 对家长满意状况的测评
这一指标用来反映从外部角度评价幼儿园的服务理念,衡量幼儿园是否能够满足家长的合理需要,建立家长对幼儿园的忠诚度。其代表性的指标有:市场口碑程度、家长满意程度、家长投诉率、幼儿园应急补救能力等。
5. 对教职工学习、创新与成长的综合评定
学习、创新与成长指标用来反映幼儿园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具体指标有:员工满意程度、员工流动率、员工培训次数、人员管理水平、信息系统更新程度等。
与企业中的绩效评价相比,虽然家园互动绩效的评价也要从行为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考虑,但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整个互动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互动者(教师、家长、后勤职工、园长等)。其目的是在有限教育资源条件下培养促进幼儿的发展,它更注重全面而又长远教育目标的实现。与传统教育评价相比,家园互动绩效评价不仅重视传统教育评价中所强调的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评价,同时还关注教育资源的使用、生源状况和教育活动过程的安排,更关注幼儿教育目标本身。因此,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范围比传统某一方面的幼儿园教育评价的范围更广泛,对教育本身涵义的观察也更为深刻。
二、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基本特点
由于家园互动绩效评价与传统幼儿园教育评价关注的问题不完全一致,因而实施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要求也具有其自身特点,即要以幼儿活动的绩效为基础,评价者要尽可能地搜集互动现场的素材,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要避免使用绝对、划一的标准。互动绩效评价不是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的特权,他们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互动者的自我绩效评价才是改进家园互动活动的真正动力。
(一)多元化是家园互动绩效评价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严格统一的标准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也难以适应评价对象复杂的发展水平和多变的教育需求。宏观上,从各园发展水平来看,每个幼儿园在某一时间段内制定的具体教育目标有所不同,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储备也不尽相同,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制定的实施步骤也各有特色;微观上,对于个体互动者而言,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或家长,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主动建构对教育信息的解释,每个互动者对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对互动过程的安排都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的。因此,家园互动教育绩效评价可以建立框架性主题性的评价目标,避免使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评价对象。这样,评价对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过程安排优化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资源配置、过程安排,甚至不同的目标达到程度,从而持续地改进自身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二)幼儿活动的绩效是家园互动活动绩效评价的基础
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转向了“学”,幼儿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家园互动活动应围绕幼儿展开,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园教育的目标也是通过幼儿良好的身心感受得到实现的。幼儿对教育活动资源(包括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时间、体力和注意力等)的运用、对园内活动过程的适应性以及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交往态度、价值观的提高,体现了家园共育的核心价值。幼儿的活动绩效成为衡量家园互动绩效的基础和前提。
(三)经济效益是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重要尺度
传统幼儿园教育评价对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的经济效益考虑较少。诸如互动管理中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如何、是否存在资源闲置或资源瓶颈情况、是否调动了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是否最优化了互动过程的流程等,这些都涉及到互动教育活动的经济效益问题。若幼儿园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园内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瓶颈问题,实现互动过程的优化,就说明实现了较好的办园经济效益,互动绩效水平也就较高。反之,在家园互动流程中,如果过度使用教育资源(如迫使幼儿或教师投入过多的时间进行无效的知识学习和活动)或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如一方面花巨资购买大型玩具、电脑,另一方面忽视对教学软件的建设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即使有一定的教育结果,其家园互动绩效也属于低级水平。
(四)社会效益是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主流
家园互动共育活动并不直接产生利润,共育活动中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而家园互动管理作为幼儿园办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则是幼儿园教育管理的社会效益问题。从宏观效益看,若一个幼儿园在社区中广泛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科学育儿的家园互动活动,提高了社区教育存量,必然会提升家长的幼儿教育意识,改善社区的教育文化环境;从微观效益分析,若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时期,通过家园共育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其终身受益,这也是家园互动的主要价值所在。因此,家园互动绩效评价虽然要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但更要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的评价。
三、进行家园互动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者应尽可能获取教育活动的现场资料
家园互动绩效评价要求对互动活动中资源使用情况和过程安排情况做出评价,而要对这些情况做出客观评价,评价者就应当获取互动活动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互动环节的教育性质所决定的。
1. 互动环节中的无形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不同于工业生产中的物质资源,它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教育设备等物质形态十分鲜明的资源以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形资源。例如,在互动教学情境中的智力资源、幼儿园的声誉、教师资源、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教育软件中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等。相对于教室、教育媒体、图书、智能玩具等物化的教育资源来说,这些无形的教育资源往往更为重要。因为硬件只是软件资源的物质载体,而对软件资源的利用才能真正决定家园互动绩效的高低。如果脱离了一定的互动教育现场,对无形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往往难以收集,更难以评价。
2. 教育资源使用具有不确定性
互动活动时,教师的教法、幼儿的习得和家长的参与都具有多样性,这也导致了教育资源使用的不确定性。幼儿园在组织家长活动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会被使用。如,教师虽然身处多媒体教室,却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多媒体;户外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大型玩具资源十分丰富,但实际使用情况却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教师学习能力和认知基础的差异,也会影响他们在互动现场利用教育资源的灵活度和选择情况。对于上述情况,如果评价者仅从活动的结果去考察,则容易导致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失误。
3. 互动过程安排具有多样性
为了实现家园互动的某个教育目标,可能存在不同的活动路径和方式,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再对活动过程的安排是否合理或优化进行考察,则难以得到精确的评价结果。我们提出家园互动绩评价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家园互动活动质量,但如果评价者不能获取互动教育活动现场的资料,就谈不上对互动活动给予深入而又细致的指导。因此,无论是从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的角度,还是从发挥互动绩效评价对家园互动的改进功能的角度,评价者都应当尽可能获取互动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而获取教育活动现场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评价者亲临互动教育活动现场,如果由于种种情况,评价者难以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先记录下现场的情况,然后再实施评价。
(二)教育绩效评价应实行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
家园互动活动的过程是连续的,互动绩效评价需要对这一连续过程进行细致、周密的关注。通过教育评价专家进行的外部评价过程,会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仅依靠外部评价实现对家园共育活动的改进是不现实的。此外,互动绩效评价的思想和实践如果总是停留在专家层次,停留在教育活动现场之外,评价对象总是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对于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绩效评价的改进功能也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认为,家园互动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更应当是一种理念,它应当深入到幼儿园教职员工的思想和实践中,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只有当绩效评价的思想成为所有教职员工的指导思想,家园互动绩效评价才有可能真正贯穿家园共育活动的全过程,家园互动绩效评价对家园共育活动的改进功能也才可能完全发挥。
【参考文献】
[1] 蔡永立,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1,(04).
[2]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嘉依,王少华.经济学视野下的教师绩效考核[J].教学与管理,2009,(19).
[4] 李海,张勉,杨百寅.绩效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N].管理工程学报,2010-01-15.
[5] 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07): 52-56.
[6] 赵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本文系武汉市十五重点资助课题“家园互动管理研究”(编号:重063)和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家园互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编号:A12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