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阳
【摘 要】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访谈功力取决于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而其的访谈功力的高低又关系到节目传播效果的优劣。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其高超的访谈功力与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能力和强化的天赋优势密切相关。本文从信息能力、共情能力、感性与理性动态平衡把控能力三个方面,对主持人的能力与优势特质进行解读。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 主持人 能力特质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交流对话,作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传播。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語言表达能力、控场能力、亲和力之外,能不能循序渐进地、敲击心灵地、真诚善意地提出好问题,常常成为评价此类节目主持人能力高下的重要指标。而主持人的采访提问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由一时之灵感决定,它源自于访谈之前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也源自于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能力特质,即信息能力、共情能力、感性与理性动态平衡把控能力。
一、信息能力
主持人与采访对象间直接的、基本的交流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对于主持人来说,信息接收是否全面、梳理是否清晰、反馈是否及时,关系到双方交流是否顺畅、融洽与深入。主持人接收信息的全面与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信息接收的效率取决于是否专注于倾听
“专注是指积极的倾听者精力非常集中地听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并关闭了其他成百上千混杂在一起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念头”①。专注于倾听就要全情投入到倾听的过程中。
首先,要自觉主动地排除采访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如采访现场环境、噪声的干扰;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易波动的情绪干扰;提前设计好的采访思路模式干扰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倾听中去。其次,思想高度集中于对方的话语,最大限度地注意并记忆每一条信息的内容。交谈中,语音稍纵即逝,主持人如果没有足够的专注力,那么采访对象所传递出的大量信息不可能较长久深刻地停留在主持人的脑海中,主持人也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用接收到的信息,实现适时总结、承上启下的过渡,也不会实现交谈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再次,思维敏捷,迅速捕捉到可深入探寻、内涵丰富的信息点。
专注于倾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理解力、思维的敏捷度,保证信息反馈的速度。
2、信息接收的丰富性取决于感知力的强弱
主持人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取决于其感知力的强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通道,为主持人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知觉系统把接收的各种感觉元素加以整合,促进个体对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诉诸于听觉的语言信息常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持人如果仅以采访对象“说了什么”作为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会错失全面感受采访对象的其它可能性。如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与人的心理状况密切关联,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主持人和被访者见面握手,体会到对方握手的力度、姿势,甚至手掌的温度,都在传递无声的信息。交流时眼神的状态,是平和亲切还是戒备敌意;交谈时身体姿态是安稳舒适还是手足无措;语气语调是自信从容还是紧张局促;甚至访谈对象的叹息与沉默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主持人而言,畅通感知通道,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提升信息接收能力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都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对看似不起眼的细微之处也能敏锐地感知与把握。柴静曾经谈到自己的采访状态,“我能感觉自己的天灵盖被打开了。当机器一开,外界所有的信息,一点风吹草动我都能感受到”②。丰富且全面的信息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主持人的内心,成为他们全面感受的基础,判断推理的依据,以及提问的切入点。
二、共情能力
共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通感”、“同理心”,是一种敏锐、准确领会和理解他人的话语表达和情感内涵的能力。共情是一种能力特质,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对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共情能力能帮助主持人进入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访谈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打开心扉,促成融洽而深入的交流。
1、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表现为主持人能放下自身的经验、观念和喜好,自觉转换为访谈对象或受众的视角来体察他们所处的世界。面对采访对象,主持人“像用他(采访对象)的眼睛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③。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把采访对象还原在时代背景下、家庭环境下、性格特点下、动机情绪下来全面关照,真正了解被采访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喜怒哀乐的滋味。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主持人用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去推测他人,自以为是替对方着想,其实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我为核心看问题,推测的结果往往与对方真正的想法与感受有很大差距。面对节目的目标受众,主持人要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考虑,其兴趣点是什么,疑问之处在哪里,希望在节目中获得什么。只有这样主持人作为受众的代言人才能问出有质量的问题。
主持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访谈过程中,必然伴随关注的目光、屏息凝神的呼吸状态、以听为主适时发问的谈话节奏。访谈对象由此感受到的被尊重与被理解,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他原有的顾虑、不安与紧张,进而变被动为主动,逐渐打开心扉,释放自我。同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使主持人代表目标受众提问,满足受众的需求,有助于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2、深入解读,准确回应
“深入解读,准确回应”表现为主持人能帮助受众解读访谈对象人生经历与情感所具有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并对访谈对象发出的信息给以恰切的回应。主持人在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迅速并深入地把握嘉宾的独特之处,以彼此共通的情感作为交流的基础,通过巧妙的提问,逐步展现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同时,主持人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因素,探寻个体或现象存在普遍意义与启示性。准确回应体现在主持人能准确理解并概述访谈对象所表达的话语内涵;能敏锐地捕捉到交谈中应该深入探寻的情感点,即那些有意味的、有疑问的、有趣味的信息点,以追问、质疑、强调等方式加以反馈;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意见,如在互动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动、赞叹、质疑,甚至流下动情的泪水。
“深入解读,准确回应”使访谈对象获得了一种接纳感,即他的话主持人听懂了,从而拉近了与主持人的心理距离,潜意识里自我保护的壁垒慢慢消融。
三、感性与理性动态平衡把控能力
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无意识、直觉、情感及意志等感性因素的影响,也在频繁地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形式。而且任何以感性心理活动为主的心理过程,必然或显性或隐性地交织着理性思维的成分;任何理性思维都以感性情感心理活动为基础。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交流中始终保持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动态平衡,才能对访谈现场把控自如、游刃有余。
1、感而不入,清醒自觉
感而不入,即主持人在交流中“感受当事人的内部世界,就好象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慌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慌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慌乱卷入其中”。④主持人的感性思维在访谈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感受采访对象所处的现实世界及情感状态,这是主持人判断、推理与提问的依据。同时主持人在互动中恰当的情感流露,也是引发采访对象及受众情感共鸣的基础。缺少适度的感性,主持人就无法完全展现出其真实、立体、丰富的人格特质。但主持人也要始终保持自身的清醒自觉,绝不能沉溺于一种情绪、一个话题不能自拔。过度感性就会丧失驾驭节目的主动权,陷入被情绪及访谈对象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
主持人的清醒自觉体现在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认知。主持人是信息文化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把关人”的作用。站在媒体搭建的传播平台上,主持人是媒体、受众、政府多方交流沟通的中介,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主持人没有这份清醒自觉,很难做到感而不入。
2、理性至上,转换自如
理性至上不但要求访谈节目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即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掌控采访脉络、主题走向、节奏变化和价值引导,而且也要求主持人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有理性的认识。
首先,调整心态,理性面对采访。主持人始终要把重点放在潜心交流发掘信息上,摒弃输赢心态,正确看待采访技巧。一些主持人在与访谈对象的“交手”中,想极力证明自身的水平,常常不顾采访对象的特点,刻意制造矛盾点,以刺激访谈对象的交流状态,用苛刻的态度提出尖锐的问题,步步紧逼,寻找漏洞。采访技巧的运用要服务于采访目的,即为探寻事实的真相服务。问题不是不能尖锐,而是提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和真诚的。其次,主持人要做理性的信息文化传播者。访谈的目的是为受众了解访谈对象和判断事实提供充足的信息依据和参考,而不是轻易地帮助受众思考和判断。理性的传播者要有深化信息的能力,并敢于跳出个人视野的局限,经历全新的思考与探寻,引导受众更新体验与认知。
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常常处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交织互助的访谈状态。倾听时用心感受,与访谈对象在心理情感上无限贴近,但又能迅速转换到理性的提问及控场状态中。这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功夫。所谓天赋,是主持人内心敏感丰富的特质及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的自觉运用;所谓功夫,是主持人大量案头准备与一系列采访实践之后形成的经验积累。唯有如此,访谈节目主持人才能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自如穿梭。
参考文献
①聂绛雯、苏叶:《节目主持艺术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3
②张卓,《“看见”柴静》[J].《新闻天地》,2012(1)
③田旭、田晴,《共情的藝术——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共情》[J].《新闻前哨》,2008(1)
④赵婷,《共情在灾后初期心理重建中的应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5)
⑤杨芳秀,《温婉对话人——许戈辉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1(4)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