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从研读文本开

2013-04-29 06:00孔令荣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情味珍珠鸟文本

孔令荣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校“先学后展,当堂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得日臻成熟,并开始利用“云平台”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我感觉我校语文课仍然普遍缺乏语文味。在一些校级公开课上,我经常看到: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更有热闹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以体现,人文性也倍受关注。似乎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在这种“自主”与“合作”的背后,我们却忽视了 “文本研读”。在参加了2012年淄博市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研讨会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精彩课堂,一定要从研读文本开始。下面,我以对三位教师的听课心得为例,谈谈自己对研读文本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文本研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悟,是新课标理念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这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我们都很熟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语言赏析”、“拓展感悟 ”。我校大部分语文教师,这些环节都能顺利完成,但给人平淡无奇的感觉,学生收获甚微。我认为是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而这三位优秀教师的课特别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段老师执教《珍珠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问:

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珍珠鸟?请你引用原文中语句解释。

学生积极踊跃。“这是一只‘活泼的珍珠鸟……”,“这是一只‘淘气的珍珠鸟……”,“这是一只‘调皮的珍珠鸟……” ,“ 我想喊它‘小肥”。学生哈哈笑,段老师微笑。继而和蔼可亲地评价、点拨、引导。很可爱的名字,抓住了它“好肥”的特点。不过珍珠鸟的“肥”可与大街上那些由于营养过剩,走路都走不动的那种肥不同,它肥得……

“可爱。”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好肥的珍珠鸟”,我是第一次听到。教师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到珍珠鸟“可爱的肥”。

教师没有把教参上的内容抛售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文本研读聚焦关键词句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把语言的品味、感悟、运用放在首位。文本的所有信息内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语言为依托传递出来的。

在课堂上师生展开有效的对话,教师善于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钻研反映整体的字、词、句。教师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跟作者对话,反复品读,直至读出共鸣、震动、启发,读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在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语言品味。如“天与云和山与水”能否改成“天云山水”?一个“与”字写出了作者江天茫茫、宁静绝清、独观其妙、冰花弥漫、别具一格、智者乐雪的形象。我听了许多语文教师讲过这一课,只有郑丽丽老师慧眼独具,设计了这一绝妙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美妙的意境。

又如《珍珠鸟》教学中,在读出“美好”的情感这一教学环节时,段老师抓住了“这小家伙”大做文章。首先,教师把原文中的“小家伙”换成“小珍珠鸟”,让学生对比品味朗读。学生反复读,直至读出情味来。然后,教师联系了《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教师指导学生重音轻读,学生反复读,直至读出情味来;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中出现“小家伙”的句子都找出来,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读,直至读出情味来。

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师抓住“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品读。根据重音不同,学生读出不同情感。“我的”读出小弗朗士的后悔,“最后”读出他的难舍,“法语”读出他的愤恨。

听着充满语文味的课,我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三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给学生充足时间反复品读,然后,师生点评。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具体到位。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教师在节奏、重音、停顿、音长、语调等方面加以具体指导,直至学生读出情味来。品味语言需要多少时间,是由学生品读的情况来决定,而不是由教师预设的时间决定,教师更没有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草草收兵。

这三位教师目中有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用自己的学识和专业素养,抓住关键字、词、句,聚焦文本。教师适时地引导、恰到好处地提升,学生达到了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进而浸润、丰富了心灵。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祖国的汉字和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和文字的能力。这三节课就是典范。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学会独立研读本文,坚决不能做教参的“搬运工”。语文教师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有自己独特深刻的体会,只有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既进得去,又出得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精彩课堂,真的是从研读文本开始的!

(作者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猜你喜欢
情味珍珠鸟文本
押题作文
可爱的珍珠鸟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