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分层递进教学中的“节点”把握

2013-04-29 06:00王金凤叶文成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布置分层

王金凤 叶文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学生间有差异,这是客观事实,要展示出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实施适合每个学生优势发展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采用“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模式更有必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运行此教学模式时,打算从以下四个“节点”进行把握。

一、因层施训的节点,给予学生自信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为了每一个个体既能接受新知又能树立其自信,所以在采用因层施训节点采取以下四步。

(一)课前预习的分层,设置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板块,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不同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每个个体在预习时能有所收获,增强学习新课的信心。例如,以前学习新课文,预习时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学习指导上的预习板块,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完不成或抄袭,然后引来老师的批评,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而实施了因层施训的模式后,在讲授新课前,教师按不同层次布置好相应学生的预习任务,使其都能完成,让每个人都有果子收获。这样设置梯度不仅完成了预习任务,而且也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堂训练的分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字词朗读的训练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并允许其出错,对较好的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优秀生就应该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可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展和延伸,使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讲授《热爱生命》一课,字词部分交给基础差的学生完成,概括情节,寻找所遇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就让中等生来完成,而对主题的探讨及文章精美片段的赏析就交给优等生来完成。教师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既不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又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自信满满。

(三)课后练习的分层,反馈及时。练习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识记一定量的字词及学会与人交流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阅读、写作交流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应变能力及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对于所布置的练习,要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同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提高。如对差生在拓展阅读、写作交流板块不能作过高要求。只要能积极去做就应予以表扬。

(四)学生测试的分层,适时调整。当前,我校借着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东风,尝试采用连续性的测试方式,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测试,形成一个积累性的评价,依据此动态与累积性的测试成绩,适时调整学生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减少了学生的失败感,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和评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为此,我们把课堂作为测试学生的平台,每一节课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阐释都是得分点。我们采用加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有错误在老师的提示下,能说出答案,也可以加分。如果回答时发现学生确实不理解,教师就要适时点拨,节省时间,当场解决。实践证明:加分式的测试不仅不会削弱测试的严谨性,相反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个别基础太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后要进行单独辅导。真正做到分层并有所递进。

教师要关爱各层次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因层施训的节点,要给予学生自信,让其品尝初获成功的喜悦。

二、激励自主的节点,重视思维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实现学生的真正自主,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分层只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要激发包括情感、兴趣在内的所有因素来优化学生的思维。

(一)精心设题。常规性的训练,只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能将相关的知识点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这就需要学生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分开层次,发展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困生设计和布置基础性的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和布置拓展性的作业,为智力超群的学生设计和布置超前性的作业;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优化了相应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创新一些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这类作业情境新颖,挑战性强,思维要求高,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指导改评。布置给学生讲课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讲授布置的任务。讲完后提问相关层次的学生,或由其他层次的学生提问讲解者,讲课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讲授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同时被提问者为了能万无一失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势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努力创新进步。而教师只需要做好改正与评议工作,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思维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三)辅导反思。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表现,时刻捕捉学生思维的痕迹,洞察学生讲解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与质量;在辅导过程中注重倾听,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做到适当的启发。即教师重“授渔”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授鱼”。教师在反思修正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修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来促进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差异的节点,开辟合作时空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不同层次间的学生合作有利于优化人际关系,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利用差异进行角色置换。由于组内成员来自不同的层次,因而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一般的情况是高层次学生唱“主角”,中层次学生是“配角”,低层次学生是“观众”。长此以往,不利于中低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或者干脆就成为高层次学生的“垄断学习”形式。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应采用“组长轮值制”来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即组长由高中低层次学生轮流担任。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是不固定的,定期进行置换,这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

(二)固定模式实现结对互助。把学生按层次固定好对子,可强强联合也可肥瘦搭配,但要避免悬殊过大。对请教的一方来说,收益是显而易见的;对被请教的一方,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又能增进自豪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结对活动要有始有终,不分课内外。当然,教师要进行跟踪指导,使结对互助工作持之以恒。

语文学科最讲求的是实用,因为有差异才有合作,因为有合作才会有交流,所以角色互换,结对互帮也开辟了新的学习时空。

四、多元评价的节点,增进发展动力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首先,对学生知识技能点差异评价:评价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努力与进步程度;其次,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的评价:不能让评价成为对升学的甄别过程,而是将评价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成为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最后,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差异评价,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采用灵活、弹性的评分以取代一次性评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多采用“延时评分”。要知道你的白眼下可能是冰心,也有可能是莫言。所以不要等孩子们变成了冰心、莫言再来找你的时候,你才悔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对于差生的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优等生提出新的期望,攀登更高的山峰。引导他们树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同时,让学生坚信长风一定能破浪。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差异开辟合作学习的新时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其思维;因层施训增强其自信;多元评价增进其发展动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可接受目标,方可实现每个个体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陆一平《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语文资源网2003年10月。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宁海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布置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