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奇葩”词义的泛化

2013-04-29 06:00陈皓钰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出众奇特考题

陈皓钰

近来,漫步大学校园,经常会听到“你真是奇葩”,“这事儿真奇葩”之类的说法。登陆网络,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奇葩男”、“奇葩题”等事件或现象的标题,更是扑面而来。

《汉语大词典》对“奇葩”的解释为:“1.珍奇的花。2.喻出众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奇葩”的释义为“[名]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由此看来,词典中的义项已经不能确切地解释目前流行的“奇葩”了。这表明“奇葩”一词产生了新的词义和用法。笔者根据近日若干报纸和网络新闻的标题,进行简单梳理和分析。

例1.亚洲电影大奖颁奖 《泰囧》获大奖屌丝成奇葩。 (《齐鲁晚报)

例2.愚人节奇葩:零元抢购的iPhone5竟是纸糊的。(《龙虎网》)

例3.交警夜查酒驾遭遇奇葩男 称自己是“特工007”。(《长江网》)

例4.《箭在弦上》剧情神逻辑 奇葩桥段走红网络(《钱塘晚报》)

例5.《三大联盟自主招生同日开考 奇葩考题惹围观》(《新华网》)

“奇葩”一词,原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后常用来比喻非常出众的人或事物。比如可以说“他天资聪慧,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而近日来出现的“奇葩”,由以上例证可知,多是指行为奇特的人或事,超出常人的理解,世间罕有。

从句子成分的角度看,网络新词“奇葩”可以作宾语(如例1、2),但更多的是作定语(如例3、4、5)。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奇葩”一词由最初的褒义,开始趋向中性,甚至贬义。同时,多含有调侃和讽刺的意义。如例3中的“奇葩男”,是指这个男子做事、行为十分离奇,不符合世间男子的普世价值,比较罕见。例5中的“奇葩考题”,则是因自主招生的试题与众不同,出其不意,被考生们戏称为“奇葩考题”。从构词的角度来看,“葩”的语素义已经弱化进而脱落,“奇葩”一词凸显的是“奇”的“奇特、怪异”的含义。这种现象属于语言学上的“词义的泛化”。这也是网络语言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由此,“奇葩”作为一个具有讽刺性含义的网络新词,在网络、电视等媒介上广泛流传,也逐渐被年轻人在交流中普遍使用。

(郑州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大众文化助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部分成果。编号79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猜你喜欢
出众奇特考题
奇特的蜂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奇特的蘑菇
奇特的“飘带”
服务上万名养殖户!一个单品销量100万,这位经销商为何如此出众?
一张奇特的脸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特别的考题
本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