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开发

2013-04-29 00:44孔令元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诸子课型学派

◎陕西 / 孔令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选修教材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秦诸子的思想对高中学生了解古代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这些内容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生智慧,具有独到的现实启发意义。

诸子散文语约义丰,在教学时如果不能很好处理教材,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逐个讲解,将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二是传授知识过多,自主思考过少。三是过多使用讲授法,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小,无创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选修课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先秦诸子选读(教师教学用书)》也指出:“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性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一些经典选段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因此从课标要求、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开发等角度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内容必须整合开发。整合开发的原则一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讲授各家最主要的思想体系为主,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根据课程资源的特点开发课型,在讲授知识同时加深对现实启发意义的思考;三是主线贯通,前后迁移,进行比较教学,在不同学派的思想碰撞中加深理解。

一、根据教材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式教学

1.宏观整合:单元之间整合

对7个单元,26个小节的巨大容量,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应该考虑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的均衡化、选修课的开设情况等。已上过《〈论语〉选读》的,就可以不讲授《论语》,可以把《孟子》《荀子》作为重点内容深化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如未学过其他选修教材,可选择四大学派中有代表性的《论语》《老子》《墨子》《韩非子》重点讲解。学情较好的,则可以再加上《荀子》《庄子》重点研读。

2.中观整合:小节之间整合

除了单元间的组合,各单元内部也要将零散的小节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则可按教材概说中各学派的思想体系进行。以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为例,该单元7个小节按照内容和重要程度可整合为四个专题:孔子思想核心“仁”(第四节);义利观(第五节);人生观:为人处世、治国从政(第一、三节)、教育思想:师生关系论,教育哲学和学习论(第二、六、七节)。这样的整合虽打破了原有顺序,但却更清晰地呈现了较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对理解儒家思想的效果比逐章讲解要好得多。

3.微观整合:小节内部整合

诸子散文篇幅短小,每个小节中少则三四则,多则十几则。因此每个小节的内容也必须整合。根据教学设计和方法的不同,整合的方式可灵活选择。

可抓住各小节内容呈现的方式和组合的逻辑依据,按呈现方式和逻辑依据整合。如《〈老子〉选读》中《有无相生》一节,可按照对世界的认识(第1则)——对自己的认识(第3-4则)——对人生的认识(第5-7则)安排教学内容。《〈论语〉选读》中,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按学习什么(第4、10、11则)——为什么学(第1、2则)——怎样学习(第2、6、7则)进行整合,重点讲授第1、2、6、7、10、11则。

可抓住每小节中的关键词进行整合,贯穿整个《〈论语〉选读》中第七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抓住“义”字展开,分析孔子讨论了哪些“义”。

可设置若干个主问题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整合。《〈论语〉选读》中《有教无类》一节,可以提三个主问题:①“有教无类”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是什么?②“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何意义?③在现实中教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可根据篇幅和文章结构安排,不妨梳理思路后再分析内容。如《〈墨子〉选读》中的《尚贤》,文章一开始亮出核心观点→用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如何去贯彻治理国家的根本→不可不举用德才兼备之士。在梳理结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把握墨子崇尚贤士的思想。

二、根据内容开发资源,创新课型

内容决定形式,整合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开发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古代典籍焕发出时代光彩。除串讲式课型之外,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能设计出多种课型,改善教学。

1.主问题贯穿讨论式课型。新课标要求选修课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主问题贯穿讨论的课型更能落实新课标精神。这里的“讨论”不是没有预设的,是建立在对原文文意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本。“讨论”也是有方向性的,不是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主问题。如教学《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时,可围绕“浩然之气”提出四个问题:①何谓 “浩然之气”,有何特点?②如何培养“浩然之气”?③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④“浩然之气”对我们人格修养有什么启发?

2.课内外迁移课型。可就某学派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与生活当下所发生的的事件接轨,做到“读古人书,思今日事”。如教学《〈论语〉选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先围绕“仁”提出三个问题:①孔子眼中的“仁”是什么?②实现“仁”的行动和态度?安排讨论之后,拓展延伸,再探讨当下“仁”与“生活”的关系,联系近年来发生的热点话题,将课内和课外打通,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思想比较式课型。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研发出的一种创新性的课型。教材选取儒墨道法四家的七位思想家言论,学派之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有同有异,即使是同一学派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教学内容将不再拘泥于某单元某小节本身,而是将其置于教材有机完整的知识体系中,比较不同学派和思想家之间在某方面的思想异同,更能拓宽文化视野,深入思考思想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可比较一个学派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可以比较不同学派间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例,教材中涉及到孔子和孟子对“义”和“利”关系的理解,在《〈孟子〉选读》《王何必曰利》一则中,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比较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思考其现实意义和局限性,进而更深刻体会儒家思想的义利观。教材中能进行比较的内容很多,进一步开发可供比较的教学内容,潜力巨大。当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读书报告会式课型、专题讲座式课型、文言文翻译课型等。我以为,只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材内容整合、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上,一定会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陕西师大附中)

猜你喜欢
诸子课型学派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先秦诸子谈大小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